语言,CBI教学法及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7316 浏览:720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CBI教学法是将对语言技能的教学转换成集内容和语言于一体的教学,其论述基础是语言输入假说和“最近进展区”论述。将CBI教学法运用于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有其紧迫性,但实际运用起来也有着一些困难:英语技能课的压缩有着困难,英语技能课所应依托的内容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理由;如何运用CBI教学法本身也是应予以探讨的理由。
关键词:CBI教学法;运用目前状况;理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53-02
教学法应该与时俱进,应不断更新与完善才能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使社会对兼备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需求的增加推动着高校外语教学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CBI(Content—based In—struetion)教学法即内容依托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外语教学界的认可的。

一、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法介绍

1 CBI教学法释义
CBI教学法即内容依托教学法。CBI以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主题或学科内容为外语课堂教学的依托,它把对语言技能的教学(多指对语法和词汇的割裂性的教学)转换成集内容和语言于一体的教学——把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使学生内化语言。
2 CBI教学法的产生和进展
CBI教学法最早是由西方学者St.Augustine在公元389年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在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应该以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教学为中心,但这种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较多的关注。
CBI教学理念被广泛关注是以20世纪80年始的。Mohan是CBI教学法兴起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86年发表了他的关于CBI教学法的专著——《语言与内容》。此后许多国家都广泛地采用了CBI教学法,以此CBI教学理念得到了语言教育界的认可。
在北美,很多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探讨机构都以论述上对CBI教学法进行了探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他的关于二语习得的方式——“监察方式”,加拿大语言学家Cummins也提出了他的关于语言能力的假设。在欧洲,许多专家对CBI教学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其中突出的是语言教学专家威多逊。威多逊还将CBI教学法运用在双语和特殊用途语言的教学中,以而证明了该教学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原苏联,一些学者和专家也曾纷纷对CBI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教育心理学家Vygotsky,Lev.S提出的交互论述后来就成为CBI教学论述进一步完善的一个部分。
在中国,我国的许多高校也极力推崇CBI教学法。我国著名学者刘润清教授曾指出:语言本身是个符号系统,它的美感来自于它所“运载”的内容;人是智能的动物,人在其智能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智力饥荒”。所以说,语言始终是外壳,语言中没有了内容和内涵,人们便无法用它来进行交际。
3 CBI教学法的论述基础
CBI教学法有其教学论述基础、心理学基础和语言学基础,其中的语言学论述基础最为深厚,语言输入假说和“最近进展区”论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1)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的。他认为,对目标语的输入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获得了一定量的“可理解输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的语言输入,而且学习者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其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而非形式的理解上时,他的语言的习得才能产生。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的输入来完成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者的对语言的习得。最佳的语言输入中的语言必须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彼此有密切关联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并且在量上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虽然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的量是有限的,所以要使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发挥高效率,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以让学习者来使用已输入的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外语课堂教学应实现以传统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相结合,即运用CBI教学法。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内容,因此语言教学就应以语言所携带的内容和信息为中心,就应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以让学习者能在对内容和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地使用目标语语言。Krashen的语言习得论述为CBI外语教学方式提供了论述基础。
(2)“最近进展区”论述
“最近进展区”论述(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ZPD)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Vygotsky提出的。ZPD指学习者“目前的能力”与“下一个阶段能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最近进展区”论述认为,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应是学习者经验范围之内的,因为新知识只能在其“最近进展区”也就是只能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这充分说明了“最近进展区”论述和CBI教学法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CBI教学法要求学生要更主动地进行学习,要花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去,比如小组合作、准备个人报告、收集数据等,而且要以英语为工具来参与这些活动。课堂上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不断地得到巩固并内化,能促使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进而形成学生的“可理解输出”。教师在学生的“最近进展区”里给学生提供帮助,组织挑战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略高于他们的能力之上的学习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如此反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最近进展区”的区域也会慢慢地扩大,学生因而也就获得了更高层次的进展。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