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科书中异域形象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2595 浏览:6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背景下,“应当教什么”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课程改革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承载人类优秀文化的特殊载体,对于在当今全球化中的跨文化的交流和在多元文化的潮流下如何培养一个合格文化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它所选择和传递的文化内容,尤其是语文教科书中所呈现的异域的世界,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对各民族的理解和态度甚至学生个体精神的完善,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本研究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研究高中语文教科书,对于拓展我国课程改革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择高中五套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课程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理论,在课程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框架下,运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与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呈现的异域形象为研究主题,并对其变化进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围绕教科书中体现的异域形象这条主线及其所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论文的结构为:第一章主要对1982、1987、1990、2002、2004这五个时期出版的教科书所涉及到170篇的课文进行纵向的总体分析,包括从篇目的数量、主题、体裁的变化以及国家倾向和价值取向这五个方面的入手体现教科书总体异域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第二章对1982、1987、1990、2002、2004这五个时期出版的教科书所涉及到170篇的课文具体内容中体现出来的国家的频率,选取了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苏俄五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版的语文教科书呈现的形象异同点,这些主要是通过教师参考用书中对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年份出版的语文教科书的不同解读,以及在不同年份的教科书中涉及到异域形象的具体篇目的变化来呈现语文教科书呈现出异域形象的变化。第三章主要分析高中语文教科书所呈现出异域形象的变化地原因。主要受到主体选择、跨文化交流下国家关系以及语文学科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第四章则在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对关于在高中语文选材把握以及语文阅读教学建设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从篇目数量上看,涉及到异域形象的课文数量呈增长的趋势;从课文的主题上看,从单一的主题走向多样化;从体裁上看,从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分天下到体裁多样化,并以散文为主导的倾向;从国家倾向,从80-90年代的苏俄倾向到美国倾向;从价值取向来看,从80-90年代的消极、贬斥的态度到新世纪的客观化态度。通过对涉及到美、日、苏俄、英国、法国的课文分析发现,涉及到美国的课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并且形象从消极的负面形象走向积极的正面形象;涉及到日本的课文呈急剧下降的趋势,日本的形象从原来的鬼子形象逐渐弱化并慢慢走向多样化;涉及到苏俄课文呈急剧下降的趋势,并且呈现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面形象,以及《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套中人形象也从负面形象走向客观化。而涉及到英国的课文则在90年达到最少,但在新世纪则上升的变化,形象也从负面形象转向积极形象。而涉及到法国的课文数量在80-90年代变化不大,而在新世纪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呈现从80-90年代的守财奴形象的一些消极形象到新世纪主题出现了颂扬生命的积极形象。【关键词】:高中语文教科书异域形象文天职析
【论文提纲】:摘要6-11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导言11-20一、问题提出11-12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2-15三、文献综述15-20第一章教科书的异域形象变化分析20-32一、总量呈递减趋势21-22二、主题走向多样化22-25三、体裁呈现多样化25-26四、国家倾向—从苏俄到美国26-28五、作者变化—他者到自我的转向28-30六、价值取向趋向客观化30-32第二章国别形象分析32-67一、美国形象32-42二、日本形象42-46三、英国形象46-53四、法国形象53-62五、苏俄形象62-67第三章原因分析67-75一、切合主体选择的需要67-69二、跨文化交流下的国际关系69-72三、语文教材属性决定72-75第四章反思和建议75-81一、正确处理教科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关系75-76二、提高选材的国家的覆盖面,关注弱势国家76-78三、确立“读者”的主体地位,倡导教科书的开放阅读78-81结语81-82主要参考文献82-85附录85-91后记9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