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浅谈复调艺术在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运用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02 点赞:35123 浏览:1590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复调小说论述最早是巴赫金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特点提出的,创立了小说的新形式。而在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复调艺术 小说特点 音乐性
复调本指音乐上两个或多个声部(旋律)同时展开,虽完美结合在一起,却仍然保留各自的独立性。复调小说论述最早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理由》一书中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特点提出的。他认为复调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不同声音组成真正复调”。即小说突破基本上属于独白型的单旋律方式,呈现出开放性,减弱由作家全知全能式安排的封闭性,创立了小说的新形式。昆德拉在浅析布洛小说《梦游者》时提出复调小说,认为该书第三部分由五条不同的线索构成,这些线索虽同时发生,交替出现,但没有真正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即复调意图没有得到实现,称不上复调小说。《堂?吉诃德》虽是多个故事展现,但堂?吉诃德的三次冒险行侠完全是线形的,没有共时性,也称不上复调小说。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由三条线索同时展开,形成三部独立的小说。由于人物之间相互认识,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复调小说。

一、多条线索同时展开

复调小说最突出的体现是多声部的轮唱,即多条线索同时展开。人物线索同时叙述,一同进展,又彼此交织在一起,使小说中由许多独立的、平等的部分组成。小说复调的特点在于使同样虚构的多个独立的声音、故事并存,不划分它们的等级,不赋予其中任何人优势地位,使一些异质线和现实层面并存。洛特雷阿蒙“一台缝纫机与一把雨伞的相遇”似乎很好地表达了昆德拉关于异质因素相互碰撞产生的可能性的想法。《不朽》中,昆德拉用三种时态体现事件:过去时,描写歌德、贝多芬、贝蒂娜之间的纠葛;现在时,叙述小说家昆德拉与阿弗纳琉斯之间的几次会议与现实交织并行;将来时,昆德拉设计自己灵感中小说人物及故事。这种别样的复调通过多个声部的轮唱体现出来。《无知》这部小说,如果纯粹以技艺角度去浅析,可以看到它由三个无关的故事组成。在前十一章,情节主要集中在伊莱娜身上,一个流亡到巴黎二十年后回到捷克的移民。第十二章在机场与约瑟夫的偶遇后叙述转到他身上,他也是一个移民,一直到二十五章伊莱娜才重新出来。接着第二十八章和二十九章,又出现了新的转折:一个在约瑟夫少年时代日记里的年轻姑娘,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叫米拉达,是伊莱娜重新联系上的朋友当中的一个。以此刻开始三个故事相互交替的节奏加快了,我们仿佛走入森林,道路一下子多起来,短起来。所有的故事实际形成了一个复调的和谐的故事,在最后几十章就像《告别圆舞曲》第四天(第1、11章,克利玛夫人卡米拉的故事;第2至4、14章,露辛娜的故事;第5、26章,露辛娜的情人弗朗齐歇克的故事;第6、8、10、12、15章,雅库布的故事;第7、9、10、14章写克利玛与情人露辛娜的故事;第15至19章,卡米拉、露辛娜、伯特莱夫等的故事;第20、24章,写音乐会;第21、27章,写小号手克利玛与卡米拉;第23、25、28章雅库布与养女奥尔佳的故事;第29章交代结局。)一样,竖立起了一座平行的山峰。我认为“随笔性的离题”也是复调的一部分。勋伯格是流亡者,到死也没有回到祖国,与约瑟夫回归后又回到流亡地形成比较。尤利西斯也是流亡者,他与伊莱娜的故事一同构成回归之幻灭。这些都可以看成复调结构,它们并不是零乱、毫无头绪的,而是统一性——回归联系在一起,是回归的幻灭。
二、音乐性
复调音乐性的原则,把共时性时间观念下的不同情绪一同抛出,读者在反差比较中感到目不暇接的同事,体验超越现实平庸感受的复杂感。在这里主要是通过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每一部分的长度实现的。各个部分分若干段落,使每一部分以它自己的叙述为特点,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章节长度,形成音节结构。《玩笑》长度顺序为:很短、很短、长、短、长。这与《生活在别处》顺序相反,即长、短、长、短、很短、很短。由此可见,每一部分就是一个乐章,而每一章节就如节拍一样。这些节拍有长有短,或长短不规则,将小说引向速度理由,即每一部分可以用音乐标记:中速、急板、柔板等。我们以每部分长度与它所包括章节数量的联系浅析《生活在别处》。第一部分:诗人诞生,72页有11个章节;中速。第二部分:克萨维克,35页有14个章节;小快板。第三部分:诗人自渎,88页28个章节;快板。第四部分:诗人在奔跑,38页有25个章节;极快。第五部分:诗人嫉妒了,102页有11个章节;中速。第六部分:四十来岁的男人,28页有17个章节;柔板。第七部分:诗人死去,31页有23个章节;急板。速度除由每一部分的长度决定外,还与事件的“真实”时间有关。前四部分体现诗人十五年的生活,二百多页;第五部分体现诗人一年的生活,一百多页;第六部分二十多页,只叙述了几个小时内的事情,章节短小就如同让时间过的慢些,将一个伟大的瞬间凝固下来。在这种音乐的进程中展现诗人出生、成长、恋爱、死亡。而《无知》中前十一章,伊莱娜,四十七页,缓慢;十二章至二十四章,约瑟夫,四十五页,急速;接下来的三章,伊莱娜,十四页,缓慢;二十八至二十九章,七页,缓慢;三十章至三十二章,约瑟夫,八页,急速:三十三章至四十三章,三个故事交替并融合出现,四十六页,缓慢;接下来两章,伊莱娜与约瑟夫,八页,中速;四十六章,米拉达,三页,中速;四十七章,伊莱娜与约瑟夫,四页,缓慢;四十八章,伊莱娜的母亲与伊莱娜的情人古斯塔夫,三页,中速:四十九章,伊莱娜与约瑟夫,五页,缓慢;五十章,伊莱娜的母亲与伊莱娜的情人古斯塔夫,三页,中速;五十一章,伊莱娜与约瑟夫,二页,急速;五十二章,米拉达,二页,急速;五十三章,伊莱娜与约瑟夫,二页,急速。前半部分变化不显著,音乐比较平和;后半部分变化较为显著;伊莱娜、约瑟夫、米拉达、古斯塔夫及伊莱娜母亲的故事与“随笔性的离题”多种因素混合、交织同音乐一样有缓有急,有休止有交织,如同一部交响乐,推进作品的进程。

三、文体的复调

复调小说最深层的是“文体的复调”,也就是多种文体的运用。“文体的复调”是不拘于文体规范及类型成见的革新,即各条线索整体不可分割。在《笑忘录》中有两部分都叫《天使们》,前一部分(第三部分)由以下五个元素构成:“一,关于两个女大学生以及她们如何升天的轶事;二,自传性叙述;三,关于一部女权主义著作的评论性随笔;四,关于天使与魔鬼的寓言;五,关于布拉格上空飞翔的艾吕雅的叙述。”这些元素互相阐述,互相解释,诠释同一个主题,同一种探询将它们连在一起。后一部分(第六部分)由四个元素组成:“一,关于塔米娜之死的梦幻式叙述;二,关于我父亲之死的自传性叙述;三,关于音乐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四,关于腐蚀着布拉格遗忘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那“我父亲之死”与“塔米娜被孩子折磨死”有什么联系呢?
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展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开头是以文学家的眼光去探讨和评价尼采“永恒轮回”用散文式的哲学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是一个哲人的随笔。小说的第三部分《不解之词》以“不解之词简编”等的形式对萨比娜和弗兰茨作为“有着”的关键词加以比较浅析。这如同辞典的写作手法,是走向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策略教学论文。第六章《伟大的进军》复调因素非常显著,所以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理由展开,即什么是“媚俗”。作者不再隐藏在暗处,而且指挥人物演出以显现“媚俗”,这些与小说其他部分巧妙整合,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无知》只浅析其中的一部分,第一章是叙述式的描写,写伊莱娜与好友茜尔薇谈论回归理由;第二章是议论文式的描写,以语言学家的身份浅析回归这个词;第三章是历史散文,以历史的角度浅析捷克的历史;第四章是梦幻式叙述,写伊莱娜的流亡旧梦;第五章是叙述式描写,伊莱娜与母亲在法国相见。这些都由回归的主题整合,也看出昆德拉复调形式越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理由.诗学与访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法]米兰?昆德拉.董强.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