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9469 浏览:839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这就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自始不要多讲,而效力于引,使学生自求得之. ”可见,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引领.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祈盼同仁指教.

一、创设情境——领趣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生活即教育.”领趣,就是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巧妙设计不足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由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就是学生学知识和感受生活中间的一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通过学数学感受真实的生活、实践中的生活. 数学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必定事半功倍.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
师:你们只要按我的要求算出一个数,老师就能猜出你们每一个人的年龄!
生:(有少部分学生轻轻地说)不可能.
师:请你把你的年龄乘以3减去7,最后除以2,然后说出运算后的结果!
生:(争先恐后)19,17.5,16.
师:15岁、14岁、13岁.
生:(学生对老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 你们想知道秘诀吗?
生:(异口同声)想……
此时,老师告诉他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他们也能猜出他人的年龄.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个个精神抖擞,热情高涨,聚精会神,求知欲十分强烈. 他们的思维自然会在教师设计的思路上开始活动.

二、精心设问——领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对着不足.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 ” 领思,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不足,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题目要多些,而且难易要适中以而推动学生主动探讨和思维. 因为过于简单的不足,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和厌倦情绪;而过于难的不足,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要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 如:我在讲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时,先让学生带着下列不足探讨:① 什么是菱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② 菱形有哪些性质?③ 菱形的面积有哪几种计算策略?④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不足一方面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材,通过深思、浅析、归纳得出答案;另一方面,学生在探讨中出现了疑难,尤其是第②③问,我没有立即将现成的答案呈现出来,而是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经过浅析、归纳、猜想,启发学生得到: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它本身特有的性质. 即: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 接着,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这一性质,引领学生得出求菱形面积的第二公式. 这样寻根求源,最终解决了疑难,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拓展思路——领议

领议,就是教师在教学历程中提出不足,围绕某个不足,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各抒己见.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在充分体现数学的有趣、有用的同时,创设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其中,就有许多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通过讨论加以升华、总结,以探讨出未知的数学规律,让他们经历探讨、猜想、发现的数学历程.
例如,在引领学生浅析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交流时甲同学说,将一扇边框松散的门固定,可斜着加一根木条,这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乙同学说,推拉门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还有其他同学举出许多生活中的事例. 然后我总结指出: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能比较其优劣,也不能相互替代. 这个结论是课本上所没有的,但是它可以纠正学生感性上的错误,引领其进行理性的深思,并且对学生浅析认识同类不足具有一定的指领作用. 所以,围绕某个不足,教师发挥“引领”的作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留足时间——领问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不足. ”回答不足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不足也是一种能力. 然而,在课堂上,当老师问学生有什么不足不明白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究其理由,有很多是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别人笑话,也有的不善于积极深思,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知识,确实提不出有价值的不足. 由此,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引领学生会问,鼓励学生提问. 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联系“时,有些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大胆发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能否理解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另一种说法?我认为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 只要将“a + b > c”移项即得“c - b < a”. 学生能提出不足和看法,与老师平时倡导发问是分不开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是导演,但不是主演,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由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多在“引领”上下工夫,注重探讨“引领”的艺术,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