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再谈古典诗词鉴赏技艺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25576 浏览:1184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诗,能得以留传,凭借的往往是它的独到之处,所以鉴赏时,抓住“独到之处”也就足矣。我们通常要关注这样几个角度。
(一)意象
意象,也就是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古诗中涉及的人、物、景观、花、鸟、鱼,都可称“意象”。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人文关怀。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形象进行二度创造,要提醒学生关注被赋予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具有了特殊含义的形象。如:“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多愁;“松、竹、梅”暗喻高洁品行、凌云之志;“柳”有温柔之美,又兼轻薄之嫌,同时还被赋予了“惜别怀远”之意;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恋人的惜别伤感之意,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互道珍重,等等。
(二)意境
意境,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情与景谐,思与境共。优秀的诗词都有美妙的意境,鉴赏时要特别关注。以黄巢的《题菊花》为例: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秋菊傲立西风的形象,诗人触此景而生情,想到要转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诗人说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实际上另有所指,那就是,要为劳苦大众转变近况。以这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意境不仅是完美的,而且是高远的。
(三)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晋代陆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诗眼,即全诗之“警策”。诗眼,一般以“动词”居多,此种例子比比皆是,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与“撼”;再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与“涌”。也有以“副词”作诗眼的,如王维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就是一例。诗眼也可以是“形容词”,《红楼梦》第48回香菱称赞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两个形容词用得好,说“再找不到两个字来换这两个”。“数词”也可成为诗眼。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记载,齐已写了《早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向郑谷请教。郑谷说:数枝,不能体现“早”,还不如“一枝”好;齐已听后十分佩服。
(四)炼字
古代诗人特别讲究“炼字”。唐代贾岛苦吟诗句的故事便是一个明证,一句“僧敲月下门”,让他名垂千古;宋代大诗人王安石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动了一番心思;清代词论家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是对古人炼字的高度赞赏。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炼字”的精妙。
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联,诗人用的是“斜”,换成“飞”行不行?为什么?再比如,对杜甫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可以发问:“燃”换成“红”行不行?如此反复,学生定有所悟。
(五)技法
古典诗词的写作技法很多,学生不可能一一悟透,要抓住常见的几种。
1.情景交融。元代马致远有一首被称作“天籁”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该小令前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为读者点染了一幅瑟瑟秋景图;最后,诗人的笔触转到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断肠”将天涯游子浓浓的思想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全曲情由景生,景为情媒,情景交融。
2.托物起兴。王维的《相思》,起句“红豆生南国”就是起兴,暗指后文相思之情,用语清醇而又极富形象性。
3.以小见大。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的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4.虚实相生。以李商隐《夜语寄北》为例,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语涨秋池”,写实景;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化实为虚,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除此以外,还有巧用曲笔、乐景衬哀、化用典故、讽咏时事等,这些都要靠平时的积累和领悟。
(作者单位:河南省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