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隐喻在汉英翻译中比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6079 浏览:214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利用上也有较大差别。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历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本论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比较探讨。
关键词:隐喻汉英翻译比较作用运用技艺比较探讨
1672-1578(2012)06-0053-02
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w”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由于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转换运动,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到的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由此隐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喻体的某个特点,即联想作用被映射到本体上,形成隐喻作用,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主观认知活动,而这也正是汉英隐喻比较探讨的基础。本论文主要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作一个探讨和比较,以跨文化角度来探讨汉英隐喻翻译的对策和策略。
1 隐喻的含义
“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在…之后”,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或“转换”。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也即两个事物的特点上所有着的某一类似之处。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述认为,隐喻不仅有着于语言中,还有着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2 隐喻汉英翻译比较的作用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隐喻反映了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特点。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着丰富的隐喻现象,由于人类认知结构的相似性,英语和汉语中的喻义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性;同时,由于中西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喻义又有不同之处;甚至可能同一喻体在一语言中有喻义,而在另一语言中却喻义空缺。通过对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比较运用,能够地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间的异同,掌握一定的隐喻汉英翻译技艺,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准确地翻译出附加在词语上的文化信息和隐喻作用。
3 隐喻汉英翻译的运用技艺
通过比较英语隐喻和汉语隐喻的文化相互关联性和文化缺失性,浅析隐喻的汉英翻译的各种困难、不足和前人的一些尝试,隐喻汉英翻译可以参照如下运用技艺:

3.1巧用隐喻主体特点的一致性

汉语隐喻原文经过翻译之后原文的喻体特点连同寓意能够在英语译文中保持下来,译文中的对应喻体及寓意与原文的喻体及寓意保持基本一致,使英语译文读者能够产生与汉语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和感受。如:
① 将“公关面前耍大刀”翻译为:Show off your techniques of using a sword before Guangong,英语读者也许不懂何为“Guangong”,由此我们需要给“Guangong”增加一些“喻体共知性”的内容:Show off your techniques of using a sword before General Guangong, a famous sword master in ancient China. 隐喻中增加的 a famous sword master in ancient China成为英语读者理解该隐喻的关键。
② “三人女人一台戏”的较为确切的译文为“three women make a market”,因为在英语中显然没有“three women make a play”这样的说法,但英语“make a market”通常比喻女人们喜欢逛街采购,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几个女人凑在一起买东西,场面必定热闹,生意兴隆。原文和译文在喻体特点和寓意两方面都很一致。

3.2 巧借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

在翻译汉语文化内涵丰富,民族文化意象深刻的隐喻体时,要根据汉语原文的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设定英语译文语境,把汉语隐喻的文化意象在英语译文中准确地体现出来,通过弥补的策略使汉语隐喻原文的文化喻体意象在英语译文语言中的不完全缺失或误传,保障汉语者思维中的文化意象通过翻译与英语译文读者的思维中的意象信息基本一致。如:
① 若将“逼上梁山”译为 to force somebody to join rebels 则完全丢失了原文的文化喻体,寓意形象大为逊色,由此将“逼上梁山”译为 be forced onto Mount Liang-cornered but desperate for a way out, 如此既留住了原文的喻体,又让英语读者得到了欣赏,后面“解”译的部分帮其很好地把握了寓意。
② 如将“画蛇添足”译为 A snake has no feet but someone adds feet in drawing,由于“画蛇添足”一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中国文化历史中内涵丰富的隐喻,而英语读者没有这样的文化故事作思维依托,就难以领悟到 A snake has no feet but someone adds feet in drawing 的寓意,由此,将“画蛇添足”译为 to add feet to a snake in a drawing-an action extra but unnecessary, 前半部分足以彰显物象的原貌,后半部分补出寓意,较好地留给了英语读者寓意思维的空间。

3.3 巧通汉英隐喻关联文化内涵

汉英隐喻翻译人员在掌握汉英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原文和译文喻体所表达的两个事物或概念的关联内涵,在原文与译文隐喻概念上建立起某种同质或相似与相近的寓意联系,使原文与译文的喻体形式与喻指都吻合,达到译文与原文都是传递同一个隐喻。如:
①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隐喻成语有着深厚的汉语文化内涵,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如果直译为 you cannot he both fish and bear''s paws together,由于译文缺乏丰富的文化隐喻内涵作支撑,英语读者必定难以理解。然而,英语中恰好有成语 You cannot he cake and eat it too 可以表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寓意,虽然其喻体cake不如汉语“鱼与熊掌”这么有文化深度,但英语读者可以以中领略到原文隐喻的基本内涵。但如果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意译成 We canont make ideals and reality go together,原文的隐喻特点就消失了。
② 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直译为 Suzhou and Hangzhou are the paradise on earth,虽然译文在汉语读者思维中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英语读者来说,Suzhou and Hangzhou 仅仅是两个地名,内涵概念几乎是空白,而paradise在英语文化中喻指的范围很大。由此,鉴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隐喻中的“天堂”主要表达了人们对这两座城市山水如画的赞美之情,我们可以在译文中补足paradise中的部分寓意,即Suzhou and Hangzhou are the paradise on earth for their beautiful landscapes,这样就能较好地引导英语读者的隐喻思维了。
4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映像,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里的隐喻更是不可避开地带有本社会的文化烙印。长期以来,隐喻一直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只是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本论文主要通过比较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使人们掌握隐喻汉英翻译的技艺,提升人们隐喻汉英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王文斌. 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J].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张光明. 认知隐喻翻译探讨[J].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
[3]刘公法.隐喻汉英翻译原则探讨[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4]胡曙中. 英汉修辞跨文化探讨[J].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8.
[5]田传茂,杨先明. 汉英翻译对策[J].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周倩(1981-),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助教,文学学士。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