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文课高中语文课 性学习一点深思站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4391 浏览:106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就语文课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作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 语文课 研究性学习 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教育观念上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由单纯的“双基”教学向培养学生能力转变,由被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式、探索性学习转变。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教材的内容和社会生活,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性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改变了过去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或实施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文学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
但是,也要看到,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统一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尤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我谈谈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思考。

一、语文课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语文课研究学习打破了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模式。长期以来,语文课教学比较多地停留在“讲、划、背”低层次水平上,课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媒介,成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唯一渠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其基本形式是“教师上边讲,学生下边听”,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而研究性学习运用在语文课中,其学习的内容、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习方法、活动时间、空间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提示和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并且从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到研究结果的表达都没有固定的要求和答案,从而使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语文课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打开了封闭的课堂,课题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爱好、特长,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文课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为学生收集资料提供必要的条件。学生亲自搜集、查找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归纳、总结,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4)语文课研究性学习有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课题都是紧密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在课题的研究实践中,学生深入社会去“思考”、“探究”、“体验”、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二、语文课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1.共同选题,确立研究方向

新学期一开始,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让学生将要学的课文通读一遍,要求每个学生就每个单元提出一到两个研究课题,学生提出的课题可能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进行汇总,然后认真审阅,精心挑选,从中选出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题。最后确定的课题宜小不宜大,要与学生的研究能力相适应。

2.亲身体验,小组合作研究

把一学期要研究的课题向学生宣布,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由5至6名学生组成的若干个研究小组,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要研究的课题,并告知每个课题研究的截止时间。

3.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研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制定一份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时间、研究内容、小组成员的分工、多媒体的制作、课堂交流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访谈、问卷调查、试验等方式搜集加工整理信息进行研究。

4.课堂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是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展示,并进行讲解,学生和教师分别给以评价。教师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评价,以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为主,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语文课研究性学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它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把握。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2)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专家、学者,不要强求他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一个突破性的成果(当然能创造出或发现新成果更好),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3)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尊重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