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4824 浏览:140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既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又是发展思维的最佳催化剂。小学生活泼、好奇,注意力不稳定,易于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结合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尽量创造各种有趣的情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做到寓教学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紧张有趣的比赛之中,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于”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么能用“等于”连接呢?学生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陷入深思。当得出可用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来表示时,再接着提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由于这些知识对学生仍是陌生和未知的,因而精心设计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就能身临其境,亲自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使智力、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当学生根据面积意义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我立即设疑:“你能用面积单位测出一个游泳池水面的大小吗?使学生感到用面积单位的方法实在太不方便,尤其遇到特殊情况更难进行测量。以此刺激学生产生寻找简便方法的心理,从而自觉地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最终让他们自己独立发现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一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2、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凡遇到新鲜事物总想看一看、动手试一试。我们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适当演示外,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结合教学的内容.精心安排了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徐、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并在操作中注重指导观察,并把观察的现象概括出来。这样通过用手分、折、涂、画、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小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寓不开语言的表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对于课堂提问应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发言机会应向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倾斜;第二是对学生回答错了的,不应立即否定。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修正、补充,以逐步达到完善。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想、去说。教师不要把果子遇到学生嘴里,应鼓励他们自己去摘果子,尽量多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正确、简洁、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述能力。

4、进行讲述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讲述应用题的训练。讲述应用题的题意是审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时,不要单纯地要求学生能说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按熟知的数量关系列式,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题意时要做到“身临其境,如见其物”。讲述应用题的训练方式有多种,例如:做题前讲述。做题前的讲述训练是解题的首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必要手段。简单的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对题目事件的理解复述一遍,较复杂的题目可以读题后再把题目事件的情节叙述一遍,然后再从问题出发讲述解题步骤。如“二年级一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讲:“二年级一班有54个同学,25个男生,让找女生是多少人。一个班里除了男生以外就是女生,所以54人减去男生25人就求出女生人数了。”像行程问题,更需要学生讲述出题目的事件和情节,这样才能弄清运动方向,运动中的各种情况,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如:“甲乙两地相距45公里,张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张骑车每小时行15公里,王每小时行6公里,张到达乙地后停留重小时,返回甲地途中张王相遇。相遇时他们距乙地多少公里?”让学生讲清题目事情的情节,讲出张走出全程后又休息1小时,王一直在走,到相遇时走了45÷15+1=4(小时),也就是走了6×4=24(公里)。剩下的45—24=21(公里),就是张、王二人相对而行共同走的路程,到相遇时用的时间是21÷(15+6)=1(小时)。张骑车走1小时的路程为15X1=15(公里),就是相遇时离乙地的距离。把这些情节弄清楚并讲明白,再列算式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的培养

数学是以学生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上更要给予更多的关照,不要歧视、挖苦。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老师那富有情感的语言,体察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信任、殷切的期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乐于教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