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平公平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4280 浏览:99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公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求与公正的观念越来越强,大学生对公平的意识越来越敏感。但是,高校对大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公平观教育,大学生中存在畸形的绝对的公平观念。因而,高等教育应重视公平制度在校园文化中的建设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教育,将公平观教育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公平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006-9682(2012)09-0062-02
2010年9月,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人力资源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着力促使人人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主席的“社会公平观”第一次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公平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全面、客观、理性、科学的阐述,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观的理论内涵。

一、大学生的公平观现状

当今社会,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传播和渗透到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中,其中以新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最大。加之中国在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显,贫富差距拉大,教育不公、医疗不公、司法不公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不少大学生认为,西方的公平和已远远超过中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公平制度提出了质疑。因此,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公平观教育也迫在眉睫,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公平观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社会主义公平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育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公平观的主要内容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平观教育的首要前提。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关于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原理最初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其次,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含义的解释是,公平是一种价值衡量标准,本质上是反映人们个体利益与现实经济状况的关系,它与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恩格斯曾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模式,工人生产出来的绝大部分产品并不归他们自己所有,如果说这种状况是不公平的,工人不该受到这种待遇,那么这同经济学理论没有直接联系,而是说这种经济状况与我们的道德感有矛盾。另一方面,社会公平的判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改变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道:“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资产者在历史上确实为社会的公平发展起过先进的作用,但是,发展到马克思的时代,社会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相对应的社会公平却没有改变。另外,不同的国家、省份和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确实存在,这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不平等现象不可能马上完全消除,只能通过努力使之减小到最低程度。另外,公平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多层次的内容。公平以经济为基础,但无论人的经济生活提高到何种程度,作为社会的人必然追求精神层面上的社会公平。因此,公平的内容涉及人们参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各个方面。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观

目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中的公平观应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作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必须要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社会公平观必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观有着本质区别。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观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为基础,同时反映我国人民群众的意志,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这就要求中国在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起具体的公平体系和现实原则。在十七大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由此可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调整我国的分配制度,在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中力图实现居民收入上的公平,同时,中国尝试由经济领域的公平带动和提升政治领域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公平度,使全体人民共享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公平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公平观教育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容和学科视野,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创新完善的反映,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的要求。可以说,公平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都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度,对二者关系的把握有利于在实际教育环节中准确开展公平观教育。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力图使大学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不断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公平观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而科学的公平观,掌握社会主义公平的内涵,理性认识社会现实,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平观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标,二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2.教育内容的互补性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教育、国防教育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公平观教育以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为基础,重点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平体系,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观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而在大学生中形成正确科学的公平观。公平观教育主要通过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来实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可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另外,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公平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自豪感,进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3.教育手段的协同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手段。而大学生公平观教育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其教育手段也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是公平观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使公平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互动。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现实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为公平观教育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公平观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课程具有现实感和活力。

四、公平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审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综合经济体,国家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得不承认,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平,如收入分配不均、教育医疗不公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不少大学生对我国现存的社会分配和福利制度提出了质疑,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可见,对青年学生进行公平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有利于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帮助大学生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同时,公平观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理性的关注社会现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和事例时有发生。当前,国内外学者公认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以上,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明显,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亟待解决。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切,甚至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很难实现公平,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使我们离社会公平越来越远,因而丧失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如果能尽早对大学生进行公平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现象。公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社会分配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同时,平均主义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观,我国社会的公平体系是有层次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公平体系。大学生只有从我国国情出发,运用科学的公平观看待社会发展中的滞后现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承担起青年人的责任。

2.使大学生认清新自由主义公平观的意识形态本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对不少青年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新自由主义同历史上的自由主义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在本质上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公平保障的构想,马克思当时所持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在当代中国仍然没有过时,仍适用于对当代新自由主义正义论、公平观的批判。我国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吸收借鉴西方正义理论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正义论和公平观的意识形态本质。

3.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做到知行合一。

2010年4月,部长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指出,各宣传单位和部门目前要着力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七个怎么看”,包括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七大难题,即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不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七个怎么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社会公平问题,发展不平衡,就业、医疗和教育不公,分配不公等都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6月,又出版了《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并在全国高校组织学习了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上级精神。对于“七个怎么看”的学习正是高校推动大学生公平观教育的尝试,这对于大学生走出“塔”,积极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动向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大学生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尴尬境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 孙蚌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观及其现实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
5 段忠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J].哲学研究,200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