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积累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8945 浏览:1320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积累。
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 朗读
2011版新课标鲜明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积累。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呢?

一、加强朗读,自然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心、眼、口、耳全部调动了起来,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还说:“朗读的时候对于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徐世荣先生对朗读教学的意义做过这样的阐述:“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剖析,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有人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如《搭石》一课,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习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将这段文字变成诗的形式,通过不同方式的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领会一行人走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强调背诵,勤于积累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同志曾说:“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不浅。”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师。现在的好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或作文干干巴巴,都是因为看的书少,背的东西太少,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怎能不困难呢?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积累多了,才能融会贯通。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下一番功夫来背诵。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学习《校园交响诗》时,我几乎没做任何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去感情朗读,读通读顺后就让学生去背诵。这样美的散文,这样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语言,任何讲解都是多余的,唯有让学生背过,才能转化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变成自己的东西。
不只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要背诵教材中的文章,还要补充课外的优秀诗文去背诵。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我又补充几首其他的送别诗让学生去背;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我又会引导学生去背陆游的其他诗词;学习老舍的《猫》,我不仅让学生背诵这篇课文,还带着他们背熟课后阅读链接中周而复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写的有关猫的片段……
我还利用晨读和午读时间带着学生背诵我们的校本教材——《传统文化》《中华古诗文精品》,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流连,在优美语言中熏陶,天长日久,勤于积累,学生定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三、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实在地讲,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2011年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六年课外阅读145万字以上。此举旨在引导教师抛弃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方法,改革并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旨在用规定课外阅读总量的办法,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
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读什么呢?商友敬先生说:“首选,当然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文学,是他们自己的读物。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孩子自己的心灵花园,是孩子自己的趣味天地,用的是孩子自己的习惯话语(当然也是规范的、生动活泼的、优美形象的),他们的趣味、情感、想象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滋长。今天,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读过《安徒生童话》,没有读过怀特的《夏洛的网》,没有读过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没有读过《哈利·波特》,没有读过曹文轩、梅子涵、秦文君等人的儿童文学作品,没有读过任溶溶老先生的儿童文学译作,他的精神世界是有缺陷的,他的童年是苍白无趣的。”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读书,老师必须先读,这样才能与学生聊书,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读书;还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我规定每天下午上课前的20分钟为阅读时间,不要小瞧这20分钟,坚持下去,会是很大的财富;每周我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交流读书收获,并向伙伴们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评出这节课的书香学生。学生们要交流读书所得,要推荐所读之书,就必须把书研究透,艺术地推荐给别人,才能被别人认可。持之以恒地引领学生广泛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定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好语文。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