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质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深思站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6066 浏览:16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初中思品课是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品课堂教学的效果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探索,以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教材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理成长是一生中最快的,心理发展则处于可塑性较强的一个阶段。 如果我们能在其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那么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把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特点,找准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是每个一线教师的责任。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忽视教材特点,强化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考点灌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对现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进行分析,有这样几个特点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一是教材中有较多内容丰富的辅助插图。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致顾此失彼,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教材正文之外有许多辅助教学材料。包括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辅助材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无法做到课堂内外材料的有效互补

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势,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对时事动态也不加以关注,不注重将教材知识与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无法做到教材内外资源的有机结合互补,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的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老师们或只顾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联系实际生活;或偏离教材,只谈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练习,本末倒置;有些甚至连教材中的资源都没有充分运用,更不谈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本末皆未顾及。

(三)初中思品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灵活使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九年级教材“循环利用资源”一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既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用足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对正文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九年级教材“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一节,从“相关链接”的数据:——我国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这一事实,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特点,若没有这具体的数据,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
(三)教材内外事例并重,课堂内外练习互补,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结合,实现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时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事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另外,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资源,精心组织学生探究“小栏目”中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答题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课堂的得失,以便及时查缺补漏。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教学中利用教材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