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锐意大胆革新,锐意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8315 浏览:327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笔者开学初拿到上教版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的教材时,不禁为之一震,丰富的图片资料,详实的内容,清晰的脉络,独具匠心的设计,是以往的教材无与伦比的。在一学期的具体教学中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也感觉到教材的切实可行、新颖独创,打破了几十年来历史教材僵化的局面。相比以往的教材,笔者从初中教育施教者的角度归纳出五点可圈可点之处。
【关键词】创新 改革

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材是放在初二一学年进行。初二上学期先用四课时学习古代史,再从战争进入近代史的学习,到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结束。到初二下学期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继续学习,体系与高中雷同,整个近现代史被人为割裂成几部分,内容烦琐,而且跨度较大。近现代史本身头绪繁多,概念繁杂,须记忆的时间更多,教材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习困难,掌握不牢固,认为历史是最没兴趣、最没价值的学科。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框架结构大胆创新,全书由六单元组成,前三单元叙述了整个近现代史最基础的内容,而后三个单元为三个专题 。前三单元的内容从标题看已经是很清楚了,分别是晚请史、民国史、共和国史,叙述了整个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条理非常明晰。而每一单元的线索同样清晰。

二、图文并茂,直观性强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一直是根据照片沟描的线条图、想象图,色彩单一,教师感觉失真,学生感觉无味。而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大量的彩片资料,在长达130页的教材正文中只有13页没有图片,其余的少则一副,多则六副。图片资料所占的篇幅甚至超过文字资料。这些图片大多数是照片,既有重要人物的画像、照片,也有文物照片、古迹照片等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初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一切知识的掌握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历史教材叙述的又都是远离现代生活、不可再现的往事,这就为学生的感知增添了困难和障碍。照片资料弥补了这些不足,照片是凝固的历史、形象的历史、传神的历史、可视的历史。人们被照片所激发的思绪是任何文字都不能替代的。照片的大量引用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内容全面,贴近生活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弗尔提出:“只存在作为整体的历史,历史应当是包罗万象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也提出:应当重视“政治以外的历史”,把历史写成整体是历史的时代精神。《历史与社会》正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用了比较多的篇幅讲述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内容。在前三单元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之后,用三个单元详细介绍了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工业、文化、社会生活。

四、史料教学,开拓思维

历史学习的一重要原则是“论从史出”,而在以往的历史教材中,史料相当有限,而结论性的论述却充盈其中。如果让学生仅仅通过阅读课本进行讨论与思考,那么学生的思考将会成为缺少内容的泛泛而思,其所进行的讨论也不可避免的完成为泛泛而谈。而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史料,一改以往教材的弊端。这些史料除了在正文中出现,还有在“读与思”中以问题形式出现,这实际上就是史料分析题,笔者做了统计,一册书共30道史料分析,史料丰富,既有数据,也有漫画,既有新闻报道,也有的诗词。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阅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其历史思维得到训练与培养,同时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开始品尝了历史学习的乐趣。在先前的历史学习中,学生经常有一种错觉,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的问题都很简单,只需记背就可解决,上课听否无关痛痒,所以历史课成了休息课。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以史启智”的目的,使历史学科的内在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五、以学生为主体

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作为一种活泼的个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层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职能。而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的自我思维与自我体验;重结论、轻过程,使得历史学习只需听讲和记忆,忽视学生的智慧和个性。这有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与历史教材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期以来历史教材繁琐、呆板、缺少时代气息,有人喻为“沉睡的羔羊”。《历史与社会》的问世,大大改变了这种局面,教材的创新,评价体系的改变,它给教师以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放开手脚地教,不再拘泥于书本。学生也有了自我思考、表现个性的机会。
以上五点是笔者在平时授课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一线的教师普遍认为这是一本好教材。笔者最近又看到了九年级的教材,较之八年级的又有进步之处。笔者深切感觉到有创新才有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景范中学)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