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生优化初中生课外阅读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6435 浏览:711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及课外阅读,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回忆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是得益于课外看书。”鲁迅先生又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对课外阅读的忽视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和语文知识的贫乏,从而成为“井底之蛙”,患有“贫血症”。因此教师不应该把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让孩子的心灵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徜徉。

一、教师要有书香气

教师,学生的榜样。身教甚于言传,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不喜欢读书,我们可想而知,他所教的学生怎么可能有阅读的兴趣呢,缺少书香气的教师又怎么能很好地指导他的学生阅读技巧呢,能做的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只有徜徉在浩翰的书本中,才能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才能在学生阅读时给予有效的方法指导。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课外阅读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反对强制性阅读,提倡兴趣阅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中学阶段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似一株弱苗,任何一点强制力都会成为阻挠其健康成长的扭曲力,要千方百计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生长环境,我们不需揠苗助长。
强制性阅读就似这成长环境中的扭曲力,容易造成压迫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能流于走马观花的任务性阅读,毫无意义。而兴趣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的,兴趣往往是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放飞孩子们让他们在自己的蓝天翱翔是我们的宗旨。
兴趣不是生而具有的,是要在平时的点滴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讲究教学策略,让学生有充沛的时间,享受到充实的资源,尽情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心灵得到充分的享受,兴趣也就自然而至了。
教师可以在阅读课、语文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觉得优美的文章大声朗读、默读,也可在活动课时间让同学们一起到草地上共同欣赏一篇文章。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特别是学校的阅览室、图书室,每周组织一次学生集体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建好班级图书角,让图书随时随刻在班级流动,让读书成为“信手拈来”的事情。这样学生可在较为宽泛的领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把阅读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一种自我陶冶的方式,使学生远离强制性阅读。更不去规定每日散学后必须阅读某篇文章,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课外阅读也便有了它生存的空间。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利用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苏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本,在每册中都安排有“名著推荐与阅读”,推荐的作品都是经典性著作,其中并设计有相应的阅读指导、精彩片段赏析、思考与交流及写作活动,教师应通过这些阅读过程的引导,让学生不仅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价值,更应感悟到名著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以便课内指导课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对精读的作品,可采用圈点批注,摘抄,评析等方法;对略读的作品只大略了解基本内容便可。
另外,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有感悟的基础上,将文中的形象逼真精彩之处,情真意切感人处,美不胜收动人处……均可摘录下来。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按照书中的故事情节、段落层次进行综合提炼,选择最恰当的词句编写提纲,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也可以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写一些赏析。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课外阅读也就大大增加了它的欣赏性、兴趣性,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和思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知识才能得到真正的内化。

四、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中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对各种体验活动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对各种活动也有极大的参与热情,所以利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去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去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外阅读与班级活动相结合。在班级中设立“读书角”,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教室墙壁上开辟“成长的书香”栏目,宣传读书专题内容: “好书推荐”、“精彩情节”等。以文学人物形象命名班级小组,比如“悟空组”“智多星”“豹子头”等等。在班级墙壁上、宣传栏里贴上经典名言、读书格言,以此来营造书香班级氛围,诱导学生广泛阅读,使班级成为浓浓的“书香乐园”。除此,笔者还试着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提出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使更多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去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优越性。如学校创办文学社,对于文学社的成员,教师每周都要开展“文学天地”“文学欣赏”活动,采取讲座、欣赏、多媒体演示等方面让学生感知名著、佳作、美文等。与此同时,文学社还可创办社刊,每月一期,每生一份,有文学爱好的同学也可以投稿刊登。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如开展“爱我运河”系列读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运河的书籍,观看运河的系列片,搜寻历代文人墨客关于运河的诗词歌赋,来到运河之畔,开展吟诗活动,让学生了解运河,热爱运河,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抓住每周双休日、每年的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事万物之理,这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书”、“地书”、“活书”。
总之,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逐步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
(吴莉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2251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