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摭谈生物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变革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32197 浏览:1465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一堂市级高中生物研讨课(“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课后研讨摘录:①课堂提问:这堂课回答问题共38次,共16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只有1个问题是一位学生回答,其余问题都是2个以上学生回答。多位学生回答同一问题时的答案雷同,学生无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有2位学生每次问题出来后都积极举手,但是教师从未提过一次。②教学节奏:在一节课前32min掌握比较合理,第33分钟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讨论时间,教师谈得头头是道,自问自答一气呵成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③“想象实验”的设计: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当出现两位学生回答与“教参”答案相比较远时,教师立即终止学生的回答……
1 现象归因

1.1教师为完成当堂任务,控制教学进度

新教材容量大,尤其本节教学内容作为科学史方面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料有限,学生在很多知识点无“前概念”,因而教学难度大。因此,教学时一般予以补充相关的素材,比如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距离下课有12min,教师采取直接教学教材内容,学生一脸茫然。该教师沿用教参或老教材教学进度,总认为上课是为完成既定教学计划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学生学习情况。

1.2教师为完成教学预设,控制学生“出错”

曾经在教师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中,你最怕出现什么状况?”结果有93%的教师回答惊人的相似:“怕学生‘打横炮’,怕难以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上述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尽管看到有两位学生早早地、高高地举起了手,可就是不请他发言,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发言常常会“打横炮”。还有的教师上课时遇到学生出错时,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悦,迅速采取否定的处理方式,学生纠结着这份“丢面子”,接下来的课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此后,为了不再体验那种难以承受的尴尬和羞愧,就会想方设法去找教学参考书,并将上面的答案抄下来,因为教师问的问题很多与教学参考书是一样的。有的教师总是希望教学能一次性完美地完成认识过程,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为了避免“出错”,教师惯常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精细的“磨课”,将教学的内容、过程精细化、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严密的推导、详细的讲解以及不惜“越位”的提示或暗示,使得教学活动按照预设的轨道按部就班进行。学生则被要求顺着教师搭设的台阶拾级而上,不能脱离预定的“轨道”,以使教学活动变得简捷而顺畅。

1.3教师课前准备过程中,忽略学情差异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因此,在教师课前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班级基本状况、整体基础水平、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充分掌握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就决定了学情的多样性。而学情的多样性就是个体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忽视学情就会忽视个体差异。
2 行动策略
上述课堂管理方式以“控制与服从”为特征,容易造成一种“对抗型”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创造力被扼杀。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方式是以“交流与沟通”为特征的和谐课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探究态势。

2.1和谐课堂:师生认同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

新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是一种积极地师生交往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进行交流与合作。教师是教学过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程中的工具之一,教师最需具有的思想是如何使自己变成学生最欢迎、使用最顺手的工具。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而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某种教学管理方式对于数字化成绩的消极影响。借用笛卡尔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师思故师在,不思则不在。教师一思考,上述“现象归因”还能存在吗?
和谐课堂追求在课堂管理观念上确立“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相互认同、密切配合,增强彼此认同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管理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在管理形式上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课堂上应该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厚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教师要做到“四多”即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呵护;在方法上做到“四多、四少”,即优点多表扬几次,缺点少批评几次,上课发言多叫几次,课下少留几次,作业多批几次,“×”号少打几次,谈心多做几次,家长少请几次。

2.2和谐课堂:依据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卡尔·波普尔也有类似的观点:“每个学生都难免犯错误,甚至就像最伟大的思想家也不例外。”即便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教师不可能完美无错,又怎能奢望发展中的学生不出错呢?其实每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会:错误是课堂教学的本真体现,是课堂教学的资源。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教师必须在宽容、接纳学生错误的同时,做到“究错”而“纠”,把握动态生成。例如,上述例子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格里菲斯的第四组实验”中遗传物质提出猜想。一学生回答的是染色体。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不予任何回应,显然对于这个答案教师很不满意。因为学生的答案远离预设运行的轨道,这是静态、封闭的课堂管理,是以“教”为中心的格局。其实,这种错误是课堂资源,教师课前在预设中如能研究学生可能的答案,课堂上才能有效把握。这就是现代教学观强调的课堂管理由调控“教情”转向调控“学情”,用教师的教来引导、帮助、校正学生的学。
教师要依据课堂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可依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研究错误的性质及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并从中获得启迪。例如,上述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可借题复习细菌的成分、结构,并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还有哪些猜想?此时正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绝佳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在众多答案中,哪一个正确?或者都正确吗?现在我们能想到的这些,当时格里菲斯想到没有?为何格里菲斯只得出了一个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又热闹起来。另外,预设问题的思维含量较大,也难以催生预期的课堂生成,容易引发学生出错。例如,在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理解教材中两组实验现象为什么不同?放射物集中的部位为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范围,易造成学生学习迷茫,甚至导致学生因难以生成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而课堂教学必须及时作出调整。
课堂教学进度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知识的不断构建和累积,又是经验的不断拓展和提升。所以在探究新的问题时,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前科学概念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例如,补充噬菌体的基础知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实验中的搅拌与离心的目的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问题则符合学情基础,利于促进学生动态生成。

2.3和谐课堂:教学对象个别化,关注和照顾个体差异

和谐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从关注学生个别差异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立场出发,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备课,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和促进他们学习。在教学设计时采取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为基础差、中等生、优生等三个层次,为不同学生设计和筛选不同的训练题;在课堂教学中将每个学生当作具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个体来看待,区分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例如,在课堂上围绕某一难题,给学生探讨不同答案留有空间,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說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课堂上留意学生的不同表现,对这些表现进行原因探寻并给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坦陈己见……这就是实施个别化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