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让初中数学回归生活科技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6658 浏览:195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数学课堂中设计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的应用,引导学生从相对熟悉和亲近的生活角度观察和研究问题,让理论性比较强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以致用;回归生活;数学模型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期更方便地解决生活实际中发现的问题,以此类推,学习数学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数学服务于生活。因此,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数学课堂中设计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应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相对熟悉和亲近的生活角度观察和研究问题,让理论性比较强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唯有如此,才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和知识能力,诱使学生自主地去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积极地研究数学问题的形成、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技巧,最终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鉴于此,笔者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归纳如下:

一、课堂导入,是生活化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作为教学活动的前奏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牢牢牵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借用大家都比较熟悉和亲切的生活情境来引导或牵引课堂,以便充分激发学习兴趣,驱使学生去自主分析和探索周围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笔者在教学平行线、相交线时,让大家在分析定义后根据现实中常见的实物举例:铁轨、两条桌腿、尺子的对边等大家纷纷说出平行线实例以及三角形的两边,交叉的街道等相交线实例,概念虽然简单,举例着实不难,但是如此引导可以让学生树立通过现实生活来认识数学和研究数学的意识,为学以致用铺路搭桥。还有,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笔者用竹片分别钉成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其他多边形,让学生亲自拉住任意多边形的两个顶点用力拉,结果只有三角形没有发现变形,让学生对此产生深刻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固定摄像机的架子是三角形;修理晃动的椅子我们用木头斜着订成三角形等。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和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和动力。

二、创设情景,是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手段

数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分析和研究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的联系,将数学理论回归到生活情景中去,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兴趣不衰、探索不止。因此,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科学地改编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周围生活的切合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引导学生借用生活中的经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时,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年李老师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买票时发现有这样的规定:单人票价10元,团购大于等于40人可以打九折,当时只有37人,然而李老师却买了40张票,知道李老师为何这样做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就分析出原因:当买37张时需要370元;而当买40张时可以打九折也就是一共才360元,虽然多买了票还少花了钱呢。如此设置教学情景,在有趣的探索中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结合生活经验成功领悟了分类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达成教学目的。

三、时时演练,是掌握数学生活化的必由之路

数学生活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它要求教师必须巧妙设置教学活动,充分给予学生及时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从而帮他们树立学习数学、及时训练以期掌握数学技能的自觉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演示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来测算旗杆的高度,让学生观察实践、讨论研究,然后通过动手、反复测算,让学生全面掌握如何在现实问题中运用三角形相似性的技能。如此设置,让学生理论学习后及时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感触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对生活处处有指导,有利于他们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准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四、数学建模,是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步骤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信息繁杂和干扰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处理生活问题时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数学模型,然后采集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展开数学计算,最终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步骤。譬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笔者曾借助以下例题:A地有200方木材,B地有300方木材,因为工程需要,要把它们全部运到C、D两地。已知从A地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20元/方和25元/方,从B地往C、D两地运费用分别是15元/方及24元/方,如果C地需木材240方,D地需木材260方,问:“如何调度比较省钱?”在学生分析时,我又提示了几个关键问题:(1)总运费是由哪几个变量决定的?(2)由A、B两地分别运往C、D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两地的木材量共有几个量?(3)这些量是怎样“此消彼长”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索这三个提示可以建立总运费与某一运输线上的木料运输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然后通过函数关系来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对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诸如:利率、营销等问题进行建模训练,让学生感受数学概念和定理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而建立的数学模型,同时体会数学回归生活,学会处理各类实际问题。

五、运用实践,是数学生活化的实质内涵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过程生活化、兴趣化,努力为大家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广阔的实战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反作用于生活实际,用实践中增长的技能填补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满足学生迫切的求知,产生强烈的学习共鸣,进一步掌握处理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如此设计实践活动:让大家观察周围事物,说一说都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一时间,学生摩拳擦掌、争先恐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帮学生养成观察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在学习“用扇形图描述数据”内容时,笔者为了切合实际问题进行了如下设计: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我国2010第六次人口大普查的有关数据,并根据人口结构设计扇形统计图,然后根据国际量化标准分析我国人口有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此要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现象,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喜欢数学、探索数学、运用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情感,提升学生观察生活并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让数学生活化回归课堂的一些理解和建议。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的相互作用,然后联系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规律,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和练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
崔盈,张灵.谈生活经验在数学中的运用[N].甘肃日报,2010.
[3]伍初莲.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
(作者单位 上海市川沙中学华夏西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