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学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方式实践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24473 浏览:1083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介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专业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过程与特点,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以后的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引企入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672-5727(2012)11-0153-02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学生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受训,该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具有积极作用。我校依托中德培训中心,在探索实践“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模式在最大限度内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在生产中教,在练习中学,是我校“双元制”本土化的发展策略。
我校引企入校与
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实践
依托中德培训中心,我校的校企合作起步较早、发展较好,但专业仅限于机械加工类。电子专业于2008年开始筹划,2009年正式招收第一个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的合作班——电子0901班。该班主要与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现已历经三年时间,完成了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培养工作。其主要特点有:
共建实训教学平台,实现硬件环境车间化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条生产流水线,学生按生产要求分为配料、插件、焊接、质检、烧录等不等岗位。此教学平台完全以企业车间形式设置,学生在此生产平台上就是企业的员工,各司其职,定期轮动。生产过程有企业生产部管理人员、资深员工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所生产的产品可直接或间接进入市场进行销售。通过此教学平台,既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又能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杜绝了企业因盈利问题而在校企合作中消极懈怠,为校企双方实现平等对话奠定了基础。
企业多角度、全方位参与,实现管理方式车间化企业通过参与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安排、实践教学、课后评价等诸多环节来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入合作过程。在每学期开学前,校企双方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详细磋商,确定本学期的课程、生产任务等细节;在学期中,企业参与相关课程的授课,指导生产线的现场工作,以企业车间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每次生产实践进行考核,组织学生与企业员工联谊、竞赛等;在学期末,企业参与对学生的面对面考评,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较完整的评价。
总体来说,电子专业的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合作。一方面,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模式的完全支持率也达到了85%以上。
实施引企入校与
工学结合模式的几点思考
通过三年来的探索实践,我校电子专业的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模式也几经变革,不断走向成熟,但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仍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如何把握员工与学生、生产与教学的关系学生主观上认为自己仍是个学生,企业不应以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故而在生产实践中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意识,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个别学生不服从企业安排、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现象;而企业希望学生能为其带来收益,出于降低管理成本考虑,企业会对学生与普通员工统一管理、统一要求。这就造成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生产与教学的关系最终体现在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上。由于企业与学校的性质不同,学校是教育部门,追求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企业是经济部门,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所以,学校希望与企业一起来教育指导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和学校的竞争力;而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长久的动力。这就造成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在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模式下,理顺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校企合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何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校企更深层次合作自开展合作以来,专业课分成相对独立的企业授课和学校授课两类,企业授课以介绍、了解为主,教学内容以企业运行的各方面内容为主导,涉及采购、销售、生产、售后、研发、管理等多个方面,开拓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企业运行;而学校授课仍以传统的教材内容为指导方向,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这就导致现阶段的合作只能是生产或工艺等浅层次的合作,而不是技术研发等深层次的合作。校企合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校企双方的依赖关系,必定要实现深层次的合作,这就要求学校应确实把握好服务企业的方针,主动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紧跟时展,以增强学生竞争力,从而增强学校竞争力。
深入推进引企入校与
工学结合模式的策略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良好的利益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即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应结合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维系和发展校企合作关系。
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成立由双方参与的相对独立的理事会。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的框架已经构建完成,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组织相关的工作、如何协调双方的利益、如何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共同发展,仍是校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学校与企业具有的组织形态不同,具体工作的运行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理事会的作用在于通过安排一定的专职人员,研究完善合作过程中的各种机制和制度,努力把企业运行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成立校级和企业级层面的管理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校企合作可能涉及多个相关部门,相关教师或专业在组织协调多方关系上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成立校级层面的管理机构有利于统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管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多头联系、职责不清、运行不畅等问题。同样,企业也应该成立企业级的管理机构,做到专人负责,并保障校企双方交流通畅,为尽快解决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保障。再次,建立、健全政策、管理、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制度。校企合作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要实现长效发展,必然需要相关制度来约定各方的责任与义务,这些制度的建立依靠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所谓外部主要是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协调能力,并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校企合作;所谓内部即指校企双方要制定具体的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为与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每年投入一定的校企合作资金,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合作领域校企合作必然遵循由表及里的发展规律,由单一的实习实践向深层次的课程改革、技术研发、文化渗透等方面发展。从学校方面看,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等。特别是在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方面更应以企业需求来组织和构建,对学生而言就容易实现知识从学校到企业的迁移,对企业而言就能间接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从企业方面看,除实训平台建设和学生培训外,还可与学校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选择优秀教师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创学习型企业的牌子;参与学校招生;加大宣传工作,通过支持教育,树立企业形象,以此获得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教师下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做法。通过专业教师目标明确的下企业行为,既可以熟悉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从而在课程设置、内容开发等方面具有明确的指向,又可以将企业的研发项目带回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一起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做好做实教师下企业,对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王贵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几对关系的处理与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
[3]曾金传,郭秀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要素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75.
[4]李向红,李向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博弈论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3.
作者简介:
黄振贤(1979—),男,江苏太仓人,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