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5531 浏览:198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真正地把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渗透在各个环节之中。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如何具体实施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阐述:1、备课要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有所预见,

2、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有效性,3、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备课;精心设计;创新性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深入开展,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变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为课程决策者,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大胆地学习和吸取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有效性的进行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真正地把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渗透在各个环节之中。为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备课要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有所预见

现代教学观点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要设计课堂动态过程,所以就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使 “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价、监控和调节,备课要主动设想学生这个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准备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考虑到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中的任意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障碍,学生的认知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作为高中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这堂课中,借助多媒体工具让学生自己发现定义中的任意性,笔者就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只是有两个点满足单调性的定义是不行的,而且有学生还举出反例说明这一问题。达到了我备课的目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实施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总结数学方法与思维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新教材中的例题后的“附注”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课堂教学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介绍圆锥曲线的时候,课本的引言部分的图形的截面图形就是各种形式的圆锥曲线,如果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曲线分别作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这一章的兴趣,拓展其视野有很大的作用。

二、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具体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所以设计数学练习时,注意学生的覆盖面,形式要多样,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这是因为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我们要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步来完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更应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先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去积极思维,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从众多的解答方法中筛选出最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这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比如这样的一道开放性试题: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
总之,数学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恰当的环境中设置一定的情景教学,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因材施教,并以此为科学依据,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点面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总体成绩。让学生学会探索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毛建国. 把握高中数学新课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上海中学数学.2007.4;
范良火.华人如何学习数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