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类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学生“四能力”培养思路和对策生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15608 浏览:614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围绕在新时代下如何培养应用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
传统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体系一般都按学科范畴设计,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高深理论的传授,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也往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格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导向,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适应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知识面,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加大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力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改革中,抓住产业的脉搏,跟紧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确保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大类专业为单位进行课程群的建设,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理论与实践既渗透融合,又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实验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对工程实践能力提出更具体和系统性的要求,要着重强化学生的开发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系统概念,切实提摘自: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自主实践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一、人才培养的总体培养思路。

1.以离散数学为突破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构建精品课程群,夯实学生理论基础。计算机学科中普遍采用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把离散数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工具。在《离散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从离散数学的教学出发,研究离散数学与计算机学科中的强相关性,以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突破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致力教学研究,精品课程建设初显成效。
2.以wiki为平台,设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和实验协作教学模式,整合计算机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协作能力。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对接”为根本切入点,构建Wiki环境下高职院校应用型计算机公共课协作教学模式,融合学科属性和现实需求,集合计算机教育要素,整合计算机教育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和关注学生个体的知识创新和学习行为,通过“协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切实提高应用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3.以探究式教学为切入点,搭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和学习模式将无法应付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学的需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联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并以长沙民政学院为例构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在各地方高校适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中获得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关键技术引领全省数字化教育软件的发展,建成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基地将成为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发动机,推动全省教育水平上高度上台阶。
4.鼓励学生积极钻研专业技能和参与专业竞赛,为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了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励学生提升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全省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中均取得很好的成绩;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软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自己的知识的情况和就业的取向,合理地选择软考的类别,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软考。
5.以校企业合作为契机,深入探索和实施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保持我院学生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不断引进企业教育资源和工程实践资源,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深入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开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以教改促教学,以科研促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和企业合作办学,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对策
1.注重Wiki技术与理论及实验教学环节的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Wiki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目前对Wiki的教育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库的共建上,而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技术实现和教学模式研究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将Wiki技术与理论及实验教学环节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甚少。因此,以建构主义、过程学习、开放式协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Wiki社群的高校计算机公共的协作教学平台,以行动研究法研究和实践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Wiki这3个平台下的协作教学模式,强调和关注学生个体的知识创新和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推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加强离散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离散数学辐射点,带动其他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离散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此关系在课堂中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专业学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离散数学的同时,能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也能站在较高的层次把握好离散数学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学科其他课程的教学,也能把离散数学和逻辑贯穿于其中,为学生实现能力的飞跃和知识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潜质的有用人才。
3.突出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支撑。针对长沙民政职院实际情况,从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如教师与学生比例,地方高校地理位置,地方高校社会背景、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等具体情况,通过对各参数的量化处理建立适用地方高校的探究式教学模型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解析影响应用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管、资源、校园环境等各种因素,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并依此改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学质量,从而使大学教育全程为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服务。
4.结合专业特色,举办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动积极性。通过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计算机文化普及、计算机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勇于创新,结合专业特色规划人生目标,努力提升学生学习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5.融入地方优势产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和丰富培养模式。融入地方优势产业,创新和丰富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发挥我校在工程技术领域的优势和行业认可度,为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学生开展工程技能培训、认证培训,把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前移到校园,弥合学校与企业间的缝隙。赋予学生“双重身份”,在正常获得学位和以外,以在校学生身份,同时接受企业认同的培训环节。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和“双证制”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开拓和发展的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张峰,刘黎,李红卫.面向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3+1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榆林学院学报,201

1.2:62-65

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教育,2007(4):76-80
[3]王守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7(7):55-56
[4]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潘巨龙,陆慧娟,姚伏天,等.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实践.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2):6-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