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活立地文化资源,升华文化生活教学站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7066 浏览:72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从地方文化资源中寻找高中文化生活教学所需的课程资源,并通过教学实践,将之以学生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不仅实现文化生活教学资源的本地化、多样化,也增强了学生对当地悠久历史的认识,还深化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为其将来投身社会植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
关键词:文化生活;地方文化资源;探究法;社会实践
1992-7711(2012)23-003-2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对于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教材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内容庞杂,涵盖了历史、文学、美学、、艺术等众多知识。如何上好这门课着实要多动动脑筋。笔者认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挖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去体验地方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文化生活,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生活工作的地方是处于京杭大运河之畔的宝应。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关于宝应县县名的得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唐朝有个尼姑,在这里获得“八宝”献给皇室,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年号为宝应,得宝之地安宜县也就定名为宝应县,后人修八宝亭以纪念这一传说。宝应是中国著名的运河水乡、荷藕之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经学大师刘宝楠、革命家华克之等。宝应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为笔者的文化生活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把宝应地方历史和人文资源融入到文化生活教学中去呢?我总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运用探究式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上升

如何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实现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上升?笔者建议运用形象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两种方式。

(一)形象探究法

学生学习时是以形象思维为“第一活动要素”,以逻辑思维为“第二活动要素”的。在学生学习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形象情境,用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形成典型表象,然后再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形象探究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精心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怀着愉悦心情探究地方文化现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思维方式自然地上升到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设置一些诸如图片、视频、问题等情境。
例如在《体味文化》框题中第一目“文化‘万花筒’”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请学生讲讲宝应的文化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示一些体现宝应著名荷藕之乡、生态之乡、文化之乡的风景照,比如宝应荷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区、纵棹园、八宝亭、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我在播放宝应的淮剧《秦香莲》和扬州的扬剧《秦香莲》两段演出音频片段后,设置探究问题:“同为《秦香莲》剧目,宝应的淮剧和扬州的扬剧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中自然理解了“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的道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生活》必修模块的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时,针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两段歌曲剪辑,一首是《九九艳阳天》,一首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上述哪首歌曲和宝应有关?”学生很快指出是《九九艳阳天》(注:该歌曲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曲,柳堡镇隶属宝应)紧接着考验学生:“那你们从中能分辨出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吗?”学生低声议论开来,很快有人回答道“前者歌曲里的‘风车、蚕豆花’是典型的水乡特征,后者歌曲里的‘黄土高坡、大风、窑洞’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从音乐赏析中,学生能顺利地得出结论: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二)合作探究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间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框时,我选取了当地的剧种淮剧作为授课资源。为此,我在课前调查学生对淮剧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平时几乎不看或不听淮剧,仅仅了解淮剧的一些表现形式。为此我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淮剧音乐的一些历史和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淮剧音乐作为中华戏曲音乐宝库中的一朵璀璨之花,如今面临着观众大量流失,接班人断层困境,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这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同时要求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看哪一组同学的建议最合理。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及理解,纷纷发表意见,并进行分工,每组专人负责记录发言意见。现列举三种代表性建议。有同学说,淮剧音乐要创新必须立足社会社会实践,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为此,淮剧音乐的专业创作必须经常深入社会,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也有同学说,地方政府应支持淮剧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淮剧音乐,热爱地方戏曲。有个喜爱听美国爵士乐(Jazz)的同学发言说,作为起源于非洲民歌的爵士乐,融合了很多音乐类型,如今是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淮剧真要发展兴盛还要多借鉴其他戏曲甚至是其他音乐门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但增强了对本地戏曲的认识,更是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特殊作用有了感悟,以及对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全面思考,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