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以善致善:构建高中生物道德课堂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9586 浏览:1340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构建道德课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构建道德课堂就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引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现高效课堂与追求课堂知识之美的统一。
关键词:道德课堂;基础;自主合作;创新;美化
1992-7711(2012)23-018-2
课堂教学本身的逻辑发展路径就是通过教学技术的不断改进来逐步提高有效性的过程,有效教学是教学本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有效性的追求,往往使教学的技术性日益强化,而教学的性却不知不觉中被遮蔽或弱化。道德课堂的提出,就是旨在从课堂本体论的层面,揭示源自教学本身的善,回答真正的、“好”的教学是什么样子。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实施为构建道德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考。

一、道德课堂的构建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有效教学的研究推动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本体的思考,但这种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却有着成为课堂教学价值合理性的终极尺度的趋势。有效的教学未必是道德的、“好”的教学。课堂生活同样需要道德的支撑,需要根据生活世界的标准对课堂生活做出上的判断。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管理“死”,以及“以牺牲儿童今天的幸福来换取明天的发展”,扼杀师生鲜活的生命形式的种种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教育现象使得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失真、失范,使得我们与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也违背了人的生存本性与价值追求。
怎样的课堂才是有道德的课堂?按照鲁洁教授的观点,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这种课堂强调的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德性问题,它要求课堂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身心特性、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要求建构合乎人性的教育目的观,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开展教育,重塑学校课堂教育的道德空间。目的是要向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把学生“明天的幸福”与“今天的健康成长”有效的统一起来,让学生产生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发展。

二、道德课堂的基础:、平等与尊重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构建道德课堂的基础。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告别强制、压抑、言语暴力等不道德的现象,从而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形成道德课堂的目的。
1.构建平等互重的师生关系。任何一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进行的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师生应该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尊互重。
新区一中开设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因为学制四年,故从预科就开始高中生物教学了。开学后的第一节课,一声“起立”、“教师好”之后,我只能说“同学们好,请坐”。随后,我立即补充道:“从下一节课开始起,由我先说‘同学们好’,你们再说‘老师好’,行吗?”我们彼此都会心地一笑,这些千里迢迢来自新疆、远离父母、远离熟悉的生长环境的学子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亲切而平易近人。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尊重,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生心底的微笑。平等互爱最能解除紧张陌生,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都必须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2.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的口误或笔误、学生回答的差错,都会在轻轻善意的笑声中矫正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懂得了理解和尊重,这样的课堂环境,教师、学生才会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我的理解来说,这就是一种在教学和求知中产生的幸福。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道德课堂的基础。

三、道德课堂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仍旧停留在“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等笼统的概念上。如果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这一点是有效的,但这种“有效性”却片面地关注了教学的结果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变化,而恰恰忽略了教学中内隐的知识建构、意义探究、意蕴与情感体验等维度。课堂教学中,若关注的主体不是人的愉悦和谐发展的话,课堂怎能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面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更加应该明确:课堂的主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最终才能学会学习,道德课堂的基点必须是以人为本。
2.着意引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方式,是一种主动性学习、能动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不同于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集体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集体对复杂的学习情景、个人提出的假设或学习者自己关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的个人设想进行讨论,才能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建构。”这儿的合作学习,我的理解是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师生与文本的交流。这其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
课堂教学中,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而开展的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师师生之间、生本之间、师本之间展开丰富而有层次的对话。高中生物新课程很多内容都可以在自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来展开和深入。如蛋白质的学习、对细胞器的认识和讨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等。这种学习因能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引导思维的不断深入,它与“满堂灌”有着质的区别,闪烁着德性的光辉。

四、道德课堂的教学核心:培养建构创新的思维能力

1.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求知能力。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即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复制知识。这是尊重并符合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培养思维能力,并且要相信学生完全有这种建构的能力。例如新课程《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一节中无机盐的学习,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在你的体内有哪些种类的无机盐存在呢?虽然没有继续提问:这种无机盐的作用是什么?但在学生全面的回答中,我体会学生已结合原有知识开始能力建构,答案的丰富性也迅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当我把人体血浆中存在的一些缓冲对,如H2CO3/HCO-3、H2PO-4/HPO2-4补充呈现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也迅速理解了无机盐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愉悦,让教师深以为豪。
2.培养学生质疑求异的创新思维。在求知过程中,建构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与思考,更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是应该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当学生在利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知识时,有时由于缺乏思维的变通性而产生疑问,学生的这种“质疑”思维正是我们应该保护和培养的。比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教学。在学习结束ATP的结构简式后,照理是顺理成章地进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学习。然而就在此时,却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根据化学知识,键能低的化学键应该容易断裂,相反,则难于断裂,怎么结构式中的高能磷酸键反而比普通的P—O键容易水解呢?”在他们看来,ATP形成AMP要比ATP形成ADP容易得多。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正确的,而新得的结论是错误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学生忽视了生物体内的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有专一性,特定的酶具有特定的作用部位,在特定的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发生了水解反应,从而ATP转化成了ADP而不是AMP。学生的质疑引发了师生的讨论,对酶的专一性,也有了另一种方式的理解。不仅如此,这样的质疑也让我体会到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二是应该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实验——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在学习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教材安排这样一个探索性实验,本意就是希望同学们具有探索精神,针对这两个实验,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吗?”有了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些学生就大胆地发表了以下的看法:第一,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那么在操作上,应该首先使酶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即书本上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其操作顺序有不恰当之处;第二,从理论角度来看,碘液在此作检验试剂是可以的,但从实际操作角度分析,用斐林试剂则更妥一点。因为所给数量的酶液不一定能全部催化水解淀粉液,但只要有催化,就有还原性糖的产生,遇上斐林试剂,就有砖红色沉淀的出现。利用这样的素材来进行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五、道德课堂的高效途径:课程与信息的有效整合

1.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蕴涵着人类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强大的认知工具,而且还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它就如催化剂一般,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或演示实验激发兴趣,或突出重点方便理解,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连续过程,如果以计算机演示的形式,那么教学将以其直观、动态、逼真、形象的画面引来同学们一阵阵的惊呼声,短短几分钟演示的效果岂是教师的粉笔与讲解所能替代的?
2.利用网络信息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达、资源的丰富、信息的互动都应该成为课堂延伸的有利途径,拓展了课堂的时空。给学生提供相关学科的专业网站,使精彩纷呈的课件、教案及虚拟论坛给学生带来不再枯燥乏味的复习方式,将便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和再思考。对学生的回家作业,我就是这样安排的,如前面提到的有关ATP内容、酶实验的讨论我都动员他们发贴交流。

六、道德课堂的教学美化:追求知识、情感的美

要充分挖掘课堂本身的道德性。一是要使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道德的课堂;二是要使课堂教学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1.创设诗意氛围,感受求知之美。不可否认,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十分辛苦的,追求课堂的诗意能让他们享受求知之美,带来学习的愉悦。生物课程并没有语文教材中的那些让人反复吟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咏、令人称绝的美文,但生物教师同样可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写、“真我”的情感来营造课堂教学的美感和诗意。例如,关于《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学习,我先引用了英文阅读篇什《The Eart Was Busy 》(伯爵很忙),然后说道:“在微观世界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不是有点类同于‘Sandwich’(伯爵的名字即三明治)?”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我打了这样的比喻:把磷脂分子比作水面,把蛋白质分子比作船只,从而引入了这样的意景:当我们欣赏湖中景色时,近看,水面一波三折,波光粼粼,而帆影则点点游移;远看,这一切则静止如一幅定格了的画。目的是以宏观的景致来理解微观中细胞膜的流动和相对静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体会到课堂教学需要美。
2.注重人文关怀,实现人格美化。课堂教学的美化不仅在于知识的美化,还应在于情感的美化、人格的美化。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里,师生沟通互动、合作相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自我净化,成为一个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教学素养的人,真正成为一名师者。
如果说每一堂课都有学生成长脚印的话,那么,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学生健康成长足迹落实的基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中,体验事业成功的喜悦和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刘万海.德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常力源.课堂道德与道德课堂[J].人民教育,2007(06).
[3]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2(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