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滴美术自主教学点滴谈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25378 浏览:117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课堂上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 自主性、评价、差异教育
新的课程改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新的学习观,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学生从课堂上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新课改以来,我始终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实践教学为参考,积极学习、研究、探索美术教学。

1、学会赏识,在评价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层次性,要针对具体的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相应不同的标准。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绘画水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课堂评价往往都是由教师进行,教师从自己的标准甚至自己的喜好出发去评价学生的作品。而且评价结果页非常简单,往往就是以 “优秀”、“良好”、“及格”三个标准来定性,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自主发言权。作品好在哪,不好在哪,学生根本得不到反馈,谈何日后的改正和提高?
评价的内容应加入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个方面。在操作新的评价模式中,学生是主体,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要建立自由的观念,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从而使学生和自己产生距离,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教师在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其次,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注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针对细微的变化及时作出反馈,从而确保学生始终处于不断进步哈发展的阶段。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发掘新的评价方式,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重视差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般地说,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方面都会表现出差异。在一系列美术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对物体的形象抓得比较准;有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强,善于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而有的学生对于这些艺术的元素感觉不够灵敏,在艺术上少有造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教师要把学生的差异视为资源,尊重它、爱护它、发展它,使这些不同层次的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差异的发展,最终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差异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美术教学中不能轻视差异教育。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成长经验来指导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从学生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来理解和指导学生。在美术课上,我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启发学生表现生活的积极倡导者,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可能。只有平等才能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去描绘他们心中的生活,这样表现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在差异教育中,如何定位师生关系很重要。、自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放松,其创新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意识和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对于美术课这样的艺术课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和灵感,如果没有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是无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学生应该使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作为指导者、帮助者的身份统领课堂。教师要发自内心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与期待中茁壮成长。
比较表现同一主题的两张作业:一张工整细致,对事物的表现刻画一丝不苟、真实具体;一张奔放甚至有些凌乱的,对事物的表现不够细致具体。你能说一定就是前者好吗?这就是学生表现风格的差异性的体现,各有各的好。重要的是,他们都做到了自己的画自己来做主。
为了优化自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努力在学习更好的教学策略。在一些资料上,我发现了几种方法,经过教学实践之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想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画—教—画”策略

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是先教后画:教师教授→教师示范→学生绘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知识水平的评估上存在模糊性,形成盲目的教学状态。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同样存在模糊性,形成“受逼”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状态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规律,这样的课堂是毫无生气的。
而“先画后教再画”则是学生先试着画一画,在遇到困难的前提下,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进行必要的讲授,最后再次绘画。从“先画”到“再画”,学生的绘画水平有质的飞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这种策略适用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单元。具有深远的意义:“试画”过程,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做到有的放矢。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们都竖起了耳朵,睁大了眼睛,课堂学习氛围融洽。由“先画”到“再画”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绘画热情,增强绘画信心。

二、“先拆后做”策略

传统的手工课上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学生只是教师的遥控器,学生的作品是老师的仿制品,毫无自主、创意可言。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教师喉咙都喊哑了,学生还做不像。
所谓先“拆”后“做”,就是让学生在拆的过程中寻求制作的方法,为更好地“做”打好基础。这种策略给教师的课前准备加重了负担,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把以前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其意义在于: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拆”是学生都喜欢的,老师的手工示范作品学生总是喜欢摸一摸、看一看。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拆”也要“会拆”它要注意拆的次序和拆的方法。要完好无损的拆下来也有一些难度,这就需要学生的钻研。通过先拆后做的过程,学生学会了一种手工制作的方法。“拆”是“做”的手段,“做”是“拆”的目的。“做”不是临摹而是设计,需要学生或用拆的知识来设计出新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另外,还有很多好的策略,如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也是种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