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之门用提问开启小学语文教学之门中心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5833 浏览:171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 教学
1672-1578(2012)09-0190-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就是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而教师的提问都会使学生的头脑中不断涌现出问题链的一种最佳影响源,这些外部动因才会转化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内在驱力。
1 采取不同提问方式,训练学生严密的思维
如果教师提问的方式比较灵活,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例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其中有“不知疲倦”:“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其人,再来理解泉,这样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教学《长征》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红军战士在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与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了这段历史资料后会怎么想?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接着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如果能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就容易多了。
也可以通过类比来提问,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比较读:
A、处在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B、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有的像小鸣一样啾啾的鸣,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的喊,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通过类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问题,从而达到教师提问的目标。
2 在关键时提出问题,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要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提问。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处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但要注意,紧扣教学重点提问,提出的问题一要少,要直笨问题的要害;其次,提出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对文本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荷花没有?荷花是什么样子?作者是如何看荷花的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问题不多却能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点与难点,问在关键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其次,提问要把握时机。例如:在教学《军神》时,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时,就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
3 把握好提问的尺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个体的认知领域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所以,教师提问应遵循这一规律,控制问题难易“度”。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笔者就设计了三组问题。(1)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后,对乌鸦讲了些什么话?乌鸦如何回答?这是一组记忆型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2)狐狸凭借什么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当乌鸦发现被狐狸骗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控制提问时间的“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住两个时间的“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回答问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
4 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提问时不妨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在第一轮学生众口一词评价晏子口才无懈可击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评价:“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让学生针对这位外交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冲突,引发了碰撞。教师以思辩去播种,用头脑去碰撞头脑。学生明明都集中到参考书相似的观点上了,应该大功告成了吧?但老师却竭力摒弃单一顺向的封闭式思维方式,推出足以激起千层浪的“一石”——与众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去判断、去发现、去构想、去表达,从而打破了思想的禁区,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从而萌发出智慧之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价值立场,而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这样就一定会成为自主、开放的思想者。这样地巧设障碍,为学生开拓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课堂成为了创新思维的摇篮。
参考文献:
张孝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之浅见[J].现代阅读,2011,(5).
刘波涛.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材教法,2009,(9).
[3]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