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浅谈新课程革新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12316 浏览:477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的技能与能力,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那么新课标下教师应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这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又有哪些区别呢?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体现创新性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是看在一堂课教师讲解了多少知识点,学生记住了多少。这只注重知识传授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机械套用公式与定理,学生只会原封不动地照搬教材,毫无创新可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创新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良性循环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带给学生轻松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强烈动机,使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其次,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以往的教学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只局限于学生直接运用某个知识点来解决特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提出条件不完善或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充分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在各个知识点间进行加工与组合,以补充更多的条件提出更多的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突破固有模式的限制,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与重要途径。

二、体现现代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最具代表性。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这可以极大地化解学生形象性思维与数学抽象性间的矛盾,可以以图文声像的形式来综合呈现教学内容,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教学理念的先进化。

三、体现操作性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生已具备相当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操作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探求真理、在做中发现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操作性,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探究。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材料,课上让学生就近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这样的操作环节,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与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形状等,同时又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画完后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我引导各小组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来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然后让各小组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小组都可以利用所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通过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其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能够做多少条辅助线,将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这样便可以使学生通过操作,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这样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真正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得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四、突出生活化

数学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更加注重数学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明确提出:教师要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实例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与枯燥的学习相比较,他们更喜爱丰富多彩的生活。数学学习与丰富的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眼中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气息,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可以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更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另一方面要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来审视周围的一切。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数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味。
首先,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提出:可爱精灵小蜜蜂的蜂窝是什么形状的。地板上所铺设的瓷砖是什么形状的,怎么铺才没有空隙。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演示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以及用瓷砖铺设的地板等,这样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蕴于生活实际中,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探究数学原理,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教师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形成持久有效的学习动力。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操场上的旗杆、路旁的树木以及居住的房屋等不方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的设计与运行。这样学生运用所学成功地解决了生活问题,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