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情境谈理由情境教学重要量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4121 浏览:116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问题性的思维过程,而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巨大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并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获得认知和能力。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奥苏伯尔的有意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见,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二)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相互独立事件”教学中,可以根据我国民间流传寓意深刻的谚语“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已知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0.85,三个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各为0.6、0.

5、0.4.问这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吗?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学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如对习题: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求证:的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常规法、斜率关系、定义和平几知识等多种方法证明后,再对问题进行如下变式:
(1)若抛物线焦点弦两端点为。
(2)过抛物线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时的弦长为。
(3)过抛物线焦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则。
(4)若线段AB是抛物线的焦点弦,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
实践表明,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观念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四)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思起于疑,有疑始有进。疑要有一定高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习亲身体验,感受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形成学生积极探究态度,提高探究能力,获取教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性的帮助下自主地、能动地实现数学学习再创造。
作为素质教育的现在我们数学老师一定要掌握情境的创建策略。
参考文献:
夏小刚等.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N].数学教育学报,2003.1
戴黎军.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N].数学教育学报,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