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与实践网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35039 浏览:1594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主动把握新课改方向、领会新课改精神,进而适应并不断完善新课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变来适应并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承和掌握社会经验和文化财产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一、旧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学习模式的变化
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基本特征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2)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之前,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满堂灌或者填鸭
式为主。每一堂课,教师作为独角戏的主角,承担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而学生作为独角戏的观众与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只能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一种依赖,没有了教师的督促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为继,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容乐观。这种静态、保守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陈述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历史教师的教学观绝不能停留在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二、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与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脱离了中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思维。
教师是先进教学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能改变教育教学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但观念不能灌输,而要靠教师在学习中领会,靠在实践中感悟,靠在经验中提升,靠在教学中扬弃。

三、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模式改变的若干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拓宽学科知识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了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
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加丰富、更为深刻。这里面既有一些新增加的内容,如必修课历史I中“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两个专题首次进入高中历史教材,也有一些重新组织、科学整合的专题。这些涉及系统的历史知识专题在新课改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课堂的
容量骤然增大,这就需要教师主动适应变化,改变原有的知识模
式、认知结构和教学行为方式,认真钻研教材,拓宽学科知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和学生都成了教师的认识对象。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主体。同时,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桥梁和加速器的作用。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认知对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身份和特殊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在这一活动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影响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教育的两大功能。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授课方式,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
模式。

(三)开阔学生思维,促进德智整合

作为提升人的素养的教育活动可以大体分为德育、体育、智育和美育四个方面。学校德育主要具有社会性、个体性和教育性三大功能。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激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有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尤其是历史活动和探究课的开展实施可以把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初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由课堂而引发的课外思考往往是深刻的、多变的,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升民族情感。因此,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是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新课程需要新理念,只要教师认真探索,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实现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