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德育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怎样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6492 浏览:210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德育在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不失良机地,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而实现随文潜入心,润童细无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所以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材、教法固然需要下工夫去钻研,同时德育教育也应该被放置于一个凸显的地位。小学语文担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究德育思想渗透的方式方法。

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德育渗透的主要领域,同时也是学生个性构建的有效途径。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有的描写自然风物,祖国的大好河山,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枫叶如丹》、《三峡之秋》等,启迪着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与赞美。有的塑造品德高尚、刚正不阿的主人公形象,如《晏子使楚》、《詹天佑》、《南沙卫士》、《苏武牧羊》等,纯洁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的熔铸音乐美、建筑美以及绘画美,这主要体现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如王维的《鸟鸣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它们寄寓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彰显了诗人的执着追求,或者明理,或者警世。鉴于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这里以《詹天佑》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在课文的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清代末年政府昏庸腐败不堪,西方列强又不断欺侮、倾轧中国,对我国的内政大加干涉。在科学技术严重落后的情况下修建一条由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干线也是困难重重的。而詹天佑临危受命,主动接受了修建京张铁路的重任。在此过程中,詹天佑没有在意西方列强的阻挠与嘲笑,将种种恶劣气候、险峻地势战
胜,提前两年时间竣工了属于中国自主建造完成的铁路工程,进而彰显了民族的气节与荣耀感。当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充分了解之后就会对詹天佑更加的景仰与爱戴。詹天佑的这种为民族争光的精神品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这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德育渗透方式,必然是优于枯燥的说教的,詹天佑的形象会始终留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爱国教育的楷模。由此观之教师必须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强化学生的思
想道德意识培养。

二、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文以载道、文如其人,都是指向个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现在社会写作教学也成为学生德育渗透教育的有效方式。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全面的调动,实时地渗透德育内容。在写作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人品和文品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在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必须要让学生建立起高尚的人格与进步的思想。进而让学生明白作文写作并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语言素养的表达、呈现,更重要的是需要彰显社会的真善美、个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我们强调作文写作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甚至是有话要说,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写作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我们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有效关联起来。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郊游,让学生真切地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色,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夏景,那“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容,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貌,按照刘勰所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学生面对这样的自然状况,也必然会有感受诉诸笔端,一篇篇优美的自然散文就会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彰显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进而完成了德育渗透的目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言:“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师不但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外,更应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其中。”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方面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行为举止以及仪表态度,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说“身教重于言教”,只要教师不乱扔垃圾、看见垃圾能够主动地拾起,那么这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行为,小学生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另一方面语文课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在定期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将会取得事半而功倍的
效果。如在父亲节、母亲节,举办礼物制作比赛,让学生将其对父母的爱浸透于自己制作的礼品之中,彰显“感恩教育”的主题。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与孤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他们带去温暖,让学生明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歌咏比赛,其歌颂对象可以选择祖国、家乡、学校等。可以创建学生社团,如爱心社团、环境保护社团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地接受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的,需要一点一滴地长期渗透,而切忌急功近利、一蹴而就。鉴于此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有效处理好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进而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