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寓教于乐初中体育教学新探:寓教于乐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4661 浏览:1100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还是在课的结束部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几乎是一成不变的,给学生的感觉总是老一套,没有新鲜感,教师缺少新的教法与手段的发明与创造,使教学内容显得很枯燥乏味,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不用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了。现在的学生喜欢竞争、比赛,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有竞争有比赛的游戏,并且将教学内容融于其中,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中来,既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与积极性,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的。

一、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活跃体育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安排游戏,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分组竞赛游戏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直接地影响到本组的胜负,甚至影响到个别学生的荣誉,这就要求每个学生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来参加游戏。所以安排这样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助人为乐的良好思想和情操。在竞赛和对抗较多的游戏中,学生必须执行游戏规则,服从裁判,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因此,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2.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游戏活动可做到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全身的协调能力,促进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游戏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学生有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开辟了理想的空间与园地。另外,游戏的竞争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克服种种困难而取得胜利后,学生不但可以品尝胜利后的喜悦,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技术和知识的基础。因此,游戏又具有健身性。

3.提高学生积极性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使所有参加游戏的学生自始至终、全力以赴地参加活动,说明游戏具有趣味性。游戏越新颖,对抗性越强,有一定的难度,情节发展越生动,其趣味性也就越强,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越高,也就更能增加、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上好体育课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科学的运用游戏呢?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游戏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游戏。在上素质课时,如果不采取任何的方法和手段,只是简单的重复跑、重复跳等单一练习,不一会儿,学生就会随着身体机能的降低而感到疲劳、乏味、无兴趣。但是,如果将几种身体素质练习综合起来,利用游戏进行,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30米越障碍往返跑,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四组,在30米的距离内,采用往返跑,越障碍,绕标,以接力的形式进行,在失误较少的情况下,看哪组先完成。一般都是在第一轮后,大家都不甘心。还要进行第二、第三次比赛。直至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还是兴致勃勃的。在这个游戏中,既发展了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也发展了学生的弹跳、灵敏、柔韧等素质,进而发展了学生的力量素质。再如,进行弯道跑的技术教学时,由于技术动作不复杂,但又难以体会动作要领。很多学生在弯道上练习时,态度不认真,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这样就失去了教学意义。如果将此内容游戏化,效果就不同了。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从任意一名学生开始1——3或1——4报数(随意定,人越多组数越多)。教师任意喊数,喊到数的同学迅速跑离原位,绕人墙跑进,追拍前人。跑回原位前被追拍上的同学要出节目。这样,在教师的正确示范、讲解下,学生在玩与乐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弯道跑技术。

二、注意事项

1.在课堂的不同阶段,选择游戏的目的也不同

在准备部分应侧重热身、注意力集中两个方面;基本部分应侧重有助于完成教学主要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可选择有利于身体恢复到正常的游戏。例如,在准备部分里,一般都采用绕场地跑,这样显得呆板而又枯燥乏味,如将游戏贴点糕、捞鱼等纳入其中,也达到了准备的目的。在课堂结束部分采用一些轻松、简单的舞蹈动作来作为游戏的主要部分,即调节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恢复了体力,也消除了学生疲劳感。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进行游戏时教师要做到科学、准确、有针对性,有利于课堂教学。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特征、身体素质、活动能力的差异,游戏的难度,时间,负荷等也要有所区别。游戏前,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方法、规则要求、结果。在相关技术问题上要讲清楚,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概念,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兴趣、情绪等变化,情绪高涨时说明游戏成功,情绪低落、无兴趣或以某些理由中途退出时说明游戏失败,这时教师要及时停止游戏或变换游戏,重新调整队伍或达到预期目的后,立即停止游戏,即使情绪高涨、积极性也高也要停下来,保持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游戏时要注意掌握运动强度与密度。运动量不宜过大。

2.科学地组织游戏

在分组游戏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力量的合理分配,力争做到各组的力量、实力大致相等,不能相差过分悬殊。所选择的游戏应具有普遍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游戏的机会。所以,要科学地组织游戏。

3.注意安全问题

在游戏时,由于学生的情绪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不易感到疲劳,并且要经常的奔跑、躲闪、追拍、和身体对抗等。如果不按照游戏的规则和方法进行,极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分析与预测,做好场地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游戏中还要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和安全教育,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三、总结
游戏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体育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兴趣,进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各位教师在各自的体育教学中,依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创造新颖而独特的游戏,使初中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堂”。
参考文献:

1.李伟民等.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学科的定位与改革思考.

2.徐本力等.“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報.2001.

3.

舒达.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4.沈建华 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位一体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1.

5.罗映清等.学校体育学.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6.全面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编.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李树怡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 .体育科学,1999/4.

8.陈安櫆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