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6683 浏览:22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中小学也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灵活运用教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信息技术课也一样,对于单调、枯燥的练习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注意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而学的。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们见过计算机吗?”“它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科学计算、制作动画、编辑声音和人工智能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很浓,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恰当的比喻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让人豁然开朗。通常情况,选择一个熟悉的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的影子,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在讲计算机的原理和结构时,可以把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把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比喻成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我们用眼睛看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然后将这些看到的、听到的信息传送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手等)传达出来。这样对教学加以修饰、比喻之后,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例如讲操作系统时,用纯理论和专业性的语言去讲解,可能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妨为大家打这样一个比喻:操作系统就像一个大舞台,而其他软件就是演员,只有舞台搭好了,演员才能在舞台上面演出,否则他们就没戏唱了。这样的讲解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3.游戏教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小学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显得极为重要。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主人公身份,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

二、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小组协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的完善自我的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方式应多样化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多采取单一的分组方式,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与知识水平差异,过长时间的小组学习使得小组成员感情加深而容易忽视大集体的存在以致造成小团体主义。因此分小组时应采取多种形式。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

三、注重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综合训练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windows 画图”, 让学生创作电脑科技绘画;学习“Word2007”,可以让学生办一期电子板报,并将好的作品标好作者姓名,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举办学生作品展;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学生可以利用它录制自己喜欢的乐曲,练习英语发音。这样,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教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进行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不当,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把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带入因特网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生上网时进行网络公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觉遵守网络公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和监护工作。课后我还多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外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教育。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寻找一些比较前沿的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来充实信息技术课堂,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