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要教学中要注重细节学位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20954 浏览:944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10-0148-01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预设课堂中的那份精彩。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解决某一个问题而精心设计或生成的,一个相对完整而短小的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可以是对一个概念、一句话、一段话的理解;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或是教学中的预设点、生成点;或是一个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情感培植点、练习的教学设计等充满思辩与灵性的课堂场景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细节的设计,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 细节之美源于注重情境导入的设计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又是广大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在陆芳老师的亮相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中,陆老师就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情境。小红在暑假的时候要和爸爸妈妈去中国馆,从7月1号起,妈妈每4天中的最后一天休息,爸爸每6天中的最后一天休息,小红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去上海,这个月里哪个日子去呢?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012年7月份的月历卡,在上面找一找。
可以说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找一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找、说一说的基础上完成板书,并让学生观察数字有什么特点,自然就引入了新课的教学,还隐藏了找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情境导入要注重细节。
2 细节之美源于探究过程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粗线条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可以了,细节设计必须体现教师在关键处、细微处的指导和点拨,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张菊花老师的《认识圆柱和圆锥》一课中,在教学了圆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特征之后,进行认识圆锥的教学。这时张老师的处理是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的。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探究圆柱特征的学习经验,所以,在学生认识圆锥时,张老师在细节的地方做了不小的改编。首先是直接出示抽象的圆锥图形,告知学生什么样的图形是圆锥,然后再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圆锥,自己总结和归纳圆锥的特征,并自主进行验证。最后再抽象的图形上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归纳。在整个的过程中,张老师最重要的教学就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在哪里,有几条,重点放在怎么测量圆锥的高上。而且在这个环节中,张老师还说了一句极具启发性的话:用尺子量,2把、3把、4把,无所谓。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这个细节处理的非常好,完全不着痕迹,但却影响深远。在张老师的这不着痕迹的提醒下,果然有学生拿着多把尺子找到了方法,在一小段时间的交流之后,学生都肯定了他的方法。所以说,在我们的课堂上,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但在关键的细节上,教师也要及时地做出指导,给予学生应有的帮助。
3 细节之美源于练习中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和完整性
某次培训中,笔者有幸去南京参加的《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其中罗明亮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中的最后一个练习,留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是对那节课的一个完整的回顾与加深,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图中三点分别是A、B、C三点,左上为A点,左下为B点,右上为C点。形式一:A、B两点保持不动。C点不断的移动位置。刚开始是不断的往下移,直到三点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是把C点向左移,一直到达A点的左边,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形式二:移动B点,横、竖的移动都有,问学生是不是一直运动都是锐角三角形。形式三:是不是只要三个点就可以连成一个三角形?一个练习,三个递增的层次,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论、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创造。欣赏细节,关注细节,能使课堂魅力大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