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导向实践导向下中职课程实施理由及对策学报

更新时间:2023-12-23 点赞:22605 浏览:983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改开展以来,中职课程从学问导向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发展成实践导向下的“新三段式”课程结构。本文是基于“新三段式”课程:普通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指出各类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实践导向课程实施问题对策“实践”一词来自希腊文“praxis”,意思是重复进行某个活动,使之熟练,同时也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理性思考及由此制定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当马克思把“实践”概念拓展到生产领域时,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职业技术就和“实践”捆绑在一起了,因此职业教育应从“实践”的方向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普遍认为导致职教课程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学校化过程所带来的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分离,而把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是实践导向职教课程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职教课程的实施立足于工作过程,以实践为导向。本文将从实践导向下的“新三段式”课程出发,具体阐述这三类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

(一)普通文化课程方面

普通文化课承载着中职学校学生终身发展和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交流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变革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等等,因此中职应重视普通文化课程的这种基础服务性,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其一,为文化而“文化”。首先,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大部分教师是“正规军”,这些教师往往延续了普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手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文化知识轻基础能力培养。其次,职业学校的教师拿到的教材免不了普通学校教材的影子,偏难、繁,职业学校的学生难以接受。最后,教师在课程实施的取向上缺乏创生性的教学意识,照本宣科,直观性不强,学生学习起来枯燥、痛苦。
其二,“职业性”问题突出。一些教师结合职教特点认为普通文化知识主要是作为相关技术知识学习的必要准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专业所需的文化知识,忽视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或将这些知识强硬地和职业拉上关系,这就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文化知识的缺失与变形,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二)专业课程方面

专业课程是职业学校课程的重点部分,也是职教课程中体现理论和实践结合最明显的一类课程。专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其一,专业知识多而杂,教师压缩教学。职教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这种复杂、繁多的知识体系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然而教育部要求职业学校须加强实践教学,如中职生在学制期间校内外实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年,这样学生在校课时不足两年,一些教师就采取压缩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理论教学时挑重点讲而忽视原理解释、实践教学时简单示范,最终教学效果不佳。
其二,理论和实践结合困难。一方面,中职学校难以引进集“双师”为一身的教师,只能建设“双师型”队伍来补救,这样就会出现理论课和实践课由不同教师授课的情况,学生学习时就难以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专业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应用的模式,学生学习是从抽象到具体、理论基础到应用知识再到实践、从宽到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理论多,实践少,这就偏离了实践导向,因而效果颇差。

(三)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方面

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发克服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分散性,通过综合专业实践课,学生就能够以任务逻辑或其他的方式整合他们从各门专业课程中学习到的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问题:
其一,目标设定不明确。在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重心,然而一些教师在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设定大量的知识、技能目标,那些在普通文化课、专业课上该达到的知识、技能目标重复出现在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中,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其二,实践场所有限。目前,实训场所设备不齐等问题成为许多职业学校头疼的问题,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场所设备都是按学科课程的要求设置的,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学科跨度多且大、一个环节完成的时间也长,因此对场所和设备的需求相当的高。
其三,教师能力不足。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极高,以项目课程的实施为例,教师在实施项目课程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项目太大,教学组织困难、项目选择覆盖面不够,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教师片面强调项目选择的“工作化”,项目课程实施的难度增加。以上都反应了教师在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力的不足。

二、对策思考

(一)以实践为导向更新实施理念

为克服应用式的缺点,我们可以采取实践导向下建构式的课程实施理念,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这种建构式的实施顺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入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机,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主体性意识也会增强。

(二)以统筹为前提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各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综合”这一环节,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师课程目标设置的统筹意识,从而明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教育重复的现象。同时不断完善课程开发技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分配结构,从而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以实际为依据组织课程内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就普通文化课程来说,要降低教材的难度,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职校学生发展水平的教材。普通文化课程实施要去“职业化”,教师在实施普通文化课程时要避免走极端。就专业课来说,教师要注重知识的选择提炼、在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扩展知识面,在广度和深度上协调把握。
(四)以内容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职教教学法有: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岗位角色模拟法等。在专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很重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法更重要,如项目教学法就不适合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引导文教学法也不适合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结合教学法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

(五)以协调为手段设置实践场地

学校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实践课程实施的时间和地点上做到宏观调控,以期望有限的场地能够得到价值的最大发挥。学校最好能开辟一个集教师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及讨论合作为一体的单独场所,这种按工作情景设置的教学场所才能使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有实质上的保障。中职学校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努力解决场所、设备等方面的问题。

(六)以分层为方式加强师资培训

1.对于刚进入中职教学的教师,鉴于教师普通教育的出生背景,建议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可以由学校组织,也可以由当地教育局统一组织。培训内容应涉及到职教教学理念、职教教学特点、职校学生特点、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培训可以采取学术讲座、研讨会、课堂讲授等方式。最终可以以发表论文、说课比赛、答辩会等形式进行评价。
2.针对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问题,建议加强综合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议校方选择专业课教学拔尖的教师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观察能力等。大型的综合专业实践课程项目可以组织多个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负责跟进、观察、引导、记录,最终参与评价。
总之,实践导向将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向,然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而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实施的真正实践仍有相当的距离,缩短这种距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智慧,这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的瓶颈分析[J].职教论坛,2008,(7).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解登宇.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2011,(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