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跳远提高中学生跳远教学踏跳准确性之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08 点赞:9960 浏览:366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跳远教学中,踏跳是关键技术。本研究探讨提高学生助跑和踏跳技术的手段与方法:采用简单固定的启动方式;确定好助跑距离;强调标记在跳远踏跳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运动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手段与方法:主观心理训练;客观心理训练。还有提高学生抗外界因素干扰能力的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跳远教学;踏跳准确性;助跑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40-013.9]
1.前言
跳远踏跳准确性是指在快速稳定的助跑后能够准确的踏板起跳,它是跳远运动技术中的关键之一,踏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跳远成绩的优劣。在跳远项目中,有不少学生因为跳远踏跳准确性较差,而失去了取得好成绩的良机,更有甚者,预赛三次试跳全部犯规,失去进入决赛的资格。跳远踏跳准确性差在中学生教学与训练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2提高学生助跑和踏跳技术的手段与方法
要解决助跑和踏跳的准确性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首先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选用合适的手段练习,经过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才能解决问题。具体的解决手段有:
2.1采用简单固定的启动方式
助跑的启动姿势至始至终要采取一种方式,不得随意改变。启动姿势分为行进间启动和站立式启动两种。站立式启动较行进间启动优越,因为行进间启动开始时慢跑或垫步,每次的步长可能有所变化,所以较难准确上板。站立式启动是从静止状态启动动的,启动后的第一步的幅度与速度变化小,有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5]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采用站立式启动,运动中枢于抑制状态,由于相继正诱导关系加强了神经兴奋过程,这对于更好的发挥助跑速度是有利的。当然,采用这种方式在开始时会产生紧张,但学生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后,是完全可以消除紧张的,所以应提倡从静止状态起动,也就是提倡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在练习中可采取站立式起跑,进行60米的反复跑练习,在助跑开始前做好心理调整,回忆并记住助跑过程的肌肉感觉,助跑的用力和节奏,并经常把它们与客观指标进行对比,即助跑的距离与时间,以及每步的步长,并设置检查标记,对最后6步助跑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在起跳点设置醒目的起跳标记,注意助跑时的外界条件和学生的自我感觉。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有助于从助跑的开始到结束保持助跑准确性,有助于更好的树立自信心,有助于在各种不同的比赛条件下,强有力的完成起跳。在比赛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助跑刚开始就出现偏差,因此,在助跑的结束部分为了准确上板,必然在跳跃最重要的最后几步助跑中拉大步或者倒小步。这样,在跳跃时就会明显的降低助跑速度,严重影响学生的成绩。
2.2确定好助跑距离
一般可控制在12步~20步之间,女同学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助跑的步数可相应增加2步,身材不高,但是步频较快的运动员,助跑的距离可相应的短一些,反之则长一些。随着运动员加速能力和40米与100米成绩的提高,助跑的步数最好增加1~2步。学生把自己在竞赛直道上确定的助跑步数的距离,用皮尺丈量下来,移到助跑道上,反复进行助跑练习,并结合起跳进行调整练习。
2.3强调标记在跳远踏跳中的作用
正确使用标记对准确踏板也较为重要。设立标记是为了检查助跑的节奏和步点的准确性,一般学生设两个标记,第一个标记设在起跑线上,第二个标记设在最后6步助跑起跳脚落地处。第一标记到起跳板最好是偶数步,这样能以更好的节奏来完成最后几步的助跑。第二标记是用来检查助跑的最后6步的步长和节奏的稳定。假设踏上了板,但以一脚之差没有达到自己的参考标志,这说明难以准确的上板,为此,拉大了最后几步的步长,破坏了节奏。在前半程助跑中缩小了步长,就应当把助跑距离缩短一个脚长或者以高一些的步频开始助跑,当学生准确的踏上了参考标记,但是没有准确的踏上起跳板,那么应在最后跑的节奏和完成的特点上作出改变。可通过量出踏板前6~4步标准步长。另外,如果学生不得不在软跑道或者煤渣跑道和逆风的条件下比赛,一般把助跑距离缩短30~60厘米,而在良好的条件和旺盛的斗志下,则可加长20~40厘米,在塑胶跑道上距离要加长60~120厘米。总之,学生要时刻注意体型及时控制外界环境的因素,适当的调整助跑长度。同时必须明确助跑的稳定步点的准确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的,标记只能起辅助作用,当掌握了助跑的规律后,第二标记可以不用,且不可过分强调标记而改变跑的步幅和节奏。
2.4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运动记忆能力
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运动记忆能力是提高助跑素的和准确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训练日记上要详细记录比赛与练习时助跑准确性的变化情况,它能够使学生顺利快速的掌握运动技术,稳定和确立自信心,保证准确的助跑。分析这些记录,可以使学生比较准确的在比赛时确定助跑距离。在预先进行跑动练习后,再顺利的进行助跑练习。最好是先在跑道上确定助跑速度和节奏,然后再过渡到助跑道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改进助跑的节奏。经常记录全程助跑喝最后6步助跑的时间和距离,就能客观的评定助跑相应部分的平均速度,同时也有助于改进助跑节奏,树立助跑的信心,这是创造好成绩的基础。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准确和快速的助跑,就为起跳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完善的跳远技术做了充分的准备。
3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手段与方法
3.1主观心理训练
如果在练习和比赛中虽然经过多次调整,仍然不能准确的踏板,多是由于强烈的踏板意识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导致不自觉的看板,倒步,使在助跑途中特别是最后几步步长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虽然调整还是犯规,而且只是一脚或半脚左右;总之差一点踏不上板或过板。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理准备起跳动作过早或过强,导致助跑途中下意识的调整步长引起步长改变。解决这种心理障碍可采用:把整个助跑看成是30米加速跑,从开始助跑就应做好从踏板上冲过去的心理准备。跳远时助跑的起跳技术的关键,是按照自己正常的步长,节奏感跑上踏板起跳,具备了这样的意识,便可以减弱过分担心踏不上板的心理压力。也可采取在跳远的跑道上进行30米起跑计时练习,即以起跳板为终点线,在起跳板处计时。要求学生要达到自己30米计时跑的相应速度,若达到这种速度,说明学生能以平稳的心理进行助跑和起跳。反复练习,可以巩固加深这种助跑的节奏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3.2客观心理训练
要加强全程助跑的步长稳定性练习,首先要选择站立式起动,要求学生具备短跑运动员的跑速,同时在助跑中加强抬腿蹬地,特别是在后6~4步助跑中强调这一点,要求最后几步助跑几乎看不出准备起跳。只有适宜的可控速度才能使运动员准确有力的起跳,取得科学合理的起跳角度的同时获得最大的腾起速度。
掌握了这种助跑的节奏与心理方法,就会形成良好的跳远习惯,提高助跑的信心。因此利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步长稳定性的练习,是解决助跑准确性最根本的练习方法,只有从思想上放下助跑的心理障碍,才会使运动员沉着,冷静,使助跑的动作不紧张,步子稳定自然。其次根据个人特点提高助跑本身跑的动作结构及助跑方式,使整个助跑技术熟练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跳远踏跳的准确性。
3.3提高学生抗外界因素干扰能力的手段与方法
应在平时训练中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在顺风,逆风,硬场,软场等条件下;在无风情况下;在体力稍差的情况下等。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助跑节奏,步幅,步频。培养自己能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适应比赛的能力,以保证助跑踏跳的准确性。
4.结论
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练习后,踏跳准确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综上所述,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身体素质,助跑和踏跳技术,心理素质和外界因素等。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逐步改善学生踏跳时准确性偏差的问题,在练习和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切实提高跳远踏跳正确性训练的质量,从而减少因为跳远踏跳准确性差而影响成绩的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郭元奇.刘英杰.《青少年跳远训练》③[J].田径,2002年第02期
邵卓均.《如何提高跳远踏板的准确性》[J].田径,2002年第04期
[3]朱静华.《浅析力量,弹跳,速度训练模式》[J].田径,2002年第06期
[4]王艳秋.《提高踏跳准确性的心理训练》[J].田径,2002年第10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