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小议小议高职英语课堂提问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8951 浏览:1327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文章从课堂提问的对象设计、内容设计和策略设计三个方面论述了老师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课堂提问艺术,合理设计课堂问题,来优化课堂结构,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职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的动力不足,习惯于被告知,导致课堂提问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提出了英语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下面就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谈谈我的体会。

一、课堂提问的对象设计

老师的提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课堂上难免会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很多老师喜欢用提问的方法来警告这类学生。乍一看,确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短时间内能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是频繁使用的话,大大降低了课堂提问应有的功能。因为这种提问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其他学生根本不会参与思考,而是看热闹,这就使提问失去了价值。所以,课堂提问应该以中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生、差生。即在中等学生水平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使中等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同时在此基础上深化或简化一些问题,来满足优生、差生的需要。

二、课堂提问的内容设计

1.导入性提问

在课堂导入阶段,老师可以针对单元主题,从学生自身经历和生活常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两到三个导入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第二级“Unit 26 Hotels”Dialogue1,我先提出两个问题:①If you pay a visit to another city, where will you stay? ②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然后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与同桌展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开讨论,我也通过PPT给出了一些提示。通过这两个问题,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最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我们将要学习的对话上来。

2.探究性提问

在课堂内容学习阶段,面对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重点和难点?若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板、毫无生气,学生只会一味、被动地接受。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帮助学生攻克疑难,获取新知,完成知识的迁移。

3.巩固性和总结性提问

一堂课下来,要想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和语言点的运用程度,提问是很好的手段。老师就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问题,可以采取学生集体讨论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抽个别学生回答。例如,如果要检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可以组织一个“Bon-bon Relay Race” (棒棒糖接力赛)。先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然后用PPT播放本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短语,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抢答,或者说出单词短语的意思,或者把单词短语拼写完整,或者根据图片猜出相关的单词短语,每答对一题该学生所在小组得一分。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哪组就获胜。最后获胜的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棒棒糖作为奖励。老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作相应的补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一堂课的“回归”。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设计

1.提问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老师不能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要以可亲的态度、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提问的语气要尽量委婉。例如:Would you please …? May you share …with us?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 这样比生硬的命令式语气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时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的评价用语。例如: “Excellent.” “Perfect.” “Very good.”等,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特别是要发现学困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时学生对所提问题感到茫然,可能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如果提问经常涉及学生的知识盲区,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不利于教学。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提的问题要难度适中。
总之,我们的课堂提问不是为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为了体现学生的特长,更不是为了单纯的答案。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有善于运用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课堂才会绽放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