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分层初中生物分层教学中一些困惑及解决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35049 浏览:1594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练习、评价等方面探讨了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教师该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层次教学;困惑;方法
1992-7711(2012)24-093-1

一、班级学生的分层

学生分层实质是学情的不同,学生的分层在能力、兴趣、特长等影响教学的多方面皆有反映。有的学校将学生简单分为A、B、C三层次,分层分类进行指导。简单的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是不科学的,违背教学规律。更有甚者以明示的方式告诉某学生你就是差生,在“C”层,这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育人都存在问题,还谈什么教学呢?
为什么说上述分层不科学?因为这种分层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分析与操作。假设一个班级五十个学生,就应该有五十个分层对象。这五十个学生如何分,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差异性。教学内容不同,分层也随之不同。如讲授《动物的运动》一节,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立即能完成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的理解,一个班五人以下不能立即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没有人完全不理解,学生分层不明显。如果讲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节,立即能学会遗传图解,并能区分亲代基因、生殖细胞基因、性状、性状几率的五人以下,不到百分之十。其他四十五个学生分为不完全理解、理解一部分、几乎不理解、完全不理解等多个层次,学生分层明显。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应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教师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容易让学生机械地对号入座,主观性地让一部分学生实现①②,让另一部分实现①②③④。
这样做缺乏客观性。笔者发现教学目标的分层不是很复杂,但到上课时具体操作非常难。如果教师发现较低层次的学生实际能实现的层次比你主观性要求的层次低或高,这时你应该调整教学目标,因为你一开始只是个预测,是初步的,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你会经常发现你的预测不完全正确。一次我在教学《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中,我让较低层次的学生识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的过程、传粉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受精的概念和受精过程,说明果实的各部分是由花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根本完成不了,他们对于花的结构不能理解,导致无法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我就及时调整了目标,把要求理解的改成只要求识记。我的及时调整让较低层次的学生达到了适合的目标,有了成就感。

三、教学过程的分层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如果教学过程不分层,时间就不够用。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有的老师一开始就把应用的教学目标不加分解地交给较高层次的学生完成,而把大部分学生放一边,无事可做。这是不对的。教师一定要把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分解由低到高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否则,教学重复,浪费时间。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层次学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较高层次学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较低层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另外,教师设计提问应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阶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记忆水平;第二层次是理解水平;第三层次是应用水平。例如在讲述人的性状和遗传时,我们首先提问:“什么是相对性状?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隐性基因?”接着提问:“有耳垂与大耳朵、单眼皮和小眼睛、黄皮肤与蓝眼睛,这些性状中哪些是相对性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状?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最后问:“一对正常肤色的夫妇会不会生一个白化病的孩子,为什么?”上述设问,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

四、练习的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把作业分为“三层”。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让学生自由选做?这样效果肯定不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我们要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所以第一层次的题目所有学生都应当完成,而其他层次的可以选做。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来划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一般必做题的量应大一些,最高层次的难题应少一些,而且要精选。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

有的教师评价学生一刀切,没有量化的指标。这样要么太粗,要么南辕北辙。有的教师只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评价教学效果。这显然偏颇,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转变根本看不出,就连到底哪儿学得不扎实也看不出。这种方法只能看出学习成绩的总进步。
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呢?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设立多种指标,在要求所有学生都达标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异步发展,实行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如对生物没兴趣的,变成有兴趣的;对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理解不了的,变为基本能理解的等等。这些都是进步。对于所有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尽可能的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都乐意接受,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