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装配装配调试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生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6559 浏览:207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网络技术作为21世纪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形势下,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是高校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网络教学的出现恰逢其时。事实上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已经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各高校教师往往通过准备电子教案的方式梳理课堂教学内容。网络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因此,提升网络课程的教育质量成为今后网络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装配调试;网络课程;设计;开放

一、网络课程研究的提出及课程的功能结构

各高校工科专业都普遍开设有装配调试实验课程,将其作为
公共基础课程。这是一项教学量极大的工程,是夯实学生基础的重要途径。对于我校而言,无论是电子学院还是电气学院抑或是机械学院等等都开设了这种实验。装配调试开设网络课程,方便了学生学习,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加自由,更能适应多种形式的环境,更具开放性。

二、研究内容和设计

装配调试网络教学包括在线教学、答疑、测试模块三个方面。在线教学通过在线视频教学的模式,教导学生在线听课,效果基本等同免收。除此之外,网络视频模块直接将路径放在数据库中,让用户通过读取路径获取存贮在文件夹中的视频文件,随时播放和观看。而答疑、测试模块为学生提供可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材,帮助他们随时预习、复习专业知识。

1.在线教学

我国电信网络带宽的发展已经能够承载各种网络教学。通过流媒体技术,让声、光、电相结合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获取知识,无需下载即可观看。这样很好地保护了教学课程所有者的知识产权。教师将自己设计的课程教学视频、企业工人整机装配的操作流程等音像素材发给管理员,由管理员进行规划,再放入数据库,学生只需通过客户端进行查看即可。在线视频的重点是完成的内嵌,让流媒体找到所要播放文件的URL。而同时视频是采用压缩编码进行传输的,压缩编码能够为网络带宽提供优质的图像和声音,也可以在同等质量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或带宽,不影响上网速度。

2.答疑模块

答疑模块是为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而设置的,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浏览模块来及时整理问题、回答问题,并进行在线管理。在线答疑中学生提问单列一块,教师答疑再单列一块。这样方便管理,学生对教师已经回答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方便查阅。而未能及时回答的问题在线答疑也会自主标出,提醒教师和学生。学生还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进入实时论坛系统,直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答疑模块有独立的后台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在这个模块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对于无意义问题可直接删除,这样节省了空间和时间。

3.测试模块

系统配置只需在IIS中设置虚拟路径即可使用系统。而数据库的连接可以通过ODBC连接和DSN连接。在脚本的编写后与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连接,通过中间件以及WEB服务器可以迅速建立链接,然后根据各用户的不同请求灵活组织和显示相应的动态页面和内容。系统的配置基本上采用B/S结构,并且只在服务器端安装软件,对应的客户端则不需要一一安装,这样也不需要再另行对客户端维护,减少工作量。网络课程教学网站主要面对学生,且基于B/S模式开发,故而大部分的测试任务在客户端就可以轻松
完成。
教学平台中考试模块的设置是必需的。教师可以在测试模块中为学生在线出题,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的方法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自我考核,实现自我认知。而教师可通过出题和改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这个模块的设置看起来简单,事实上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设置题目增减、考题读取、测试计时、成绩评定标准等等多项功能。测试模块让学生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后进入测试系统,自主操作,在线考核。测试系统会根据学生答题的数据和数据库已存的答案数据进行比对得出最终成绩。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库操作出题、修改题库以及删除题目,从而及时更新题目帮助学生自主考核。
网络课程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的网络课程教学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宽广的教学和交流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网站对电脑系统的配置要求较低,在系统中运行的速度很快,所占资源和空间都较小,很好地保障了系统访问的安全性。用户按照各自的权限来自主操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作,不会出现角色越权的情况。学生可以运用在线考试来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而教师也能
及时了解学生的水平。网络课程教学网站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自主教学、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
途径。
参考文献:
[1]田宁莉.网络辅助教学的设计.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吕建南.成人教育网络辅助教学模式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0.
[3]杨喜庆,田晓筠.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刊,2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