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元化构建多元化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10966 浏览:453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营造的活力殿堂,学生身处其间有鱼翔于水的快感,并不时将迸发的灵感与他人进行交流、争鸣。

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模式

要实现课堂模式多元化的目标,就应在教学资源的整合环节上多下功夫。
我在课堂模式的多元化取向上作了一些探讨,有一点收获,选议几例。在讲授《伤仲永》时,先朗读全文,达到熟的程度,接着疏通文义,分析了人物。在探讨仲永沦为庸人的原因时引入了辩论这一形式,给学生简单介绍了辩论的有关常识,布置他们查资料,结果学生在查找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竟然像模像样地辩论了一节课,思维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得到的收获远大于文本本身,课后的话题仍是“仲永平庸谁之过”;再如讲授《石壕吏》时,引入了法庭实录来再现诗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并评出最佳团队、最佳状词、最上镜人物等奖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但当场背诵了全文,课后还写了活动心得。
模式多元的内涵即是了解学生实力的情况下,大力挖掘潜在的课堂资源,使课堂模式趋于灵活多变,样式新颖的多元化结构,并能真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讲妙讲。
课堂模式的灵活多元,丰富了课堂授课内容,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了,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有不少个性鲜明的见解。

二、注重教师示范作用,实现教师引导方向的多元化

课堂上,教师就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同时应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不稳定性,随时会出现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智慧的火光,因此教师的导引尽可能多元化。在宋词《武陵春》的教学中就尝试了多元牵引的授课方式。笔者紧紧抓住“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一句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情感探寻,抛出一问:“从该句请各位分析李易安最终去了双溪吗?”学生发言很踊跃,且各自有理有据:(一)没去。因为下句有“载不动许多愁”。(二)最终还是去了。因为词人丧夫落魄,苦于无法消解愁绪,晚春的双溪会给她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空渺的想象,也许这会排解她的愁绪。学生无意间已完成了读者、文本、作者间的三元解读和相互换位。

三、激发课堂兴奋点,培养学生思维角度的多元化

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笔者执教《愚公移山》时,让学生谈对愚公移山的看法时,其多元化思维特征更是明显。有学生建议搬家,这样解决了愚公一家的交通问题;有学生提倡旅游开发,提升二山的知名度,可解决生活的不便,更可赚取大量的银子;有学生建议鼓励更多的人进山居住,逐步地改造道路;更有学生异想天开:可开山取石填海,既可平山,又可增加陆地面积,并举例欧洲的荷兰即是拦海造田,取法大同小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用教师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来挖掘学生自身发展的张力

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评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正注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而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作定论。
学生的不同见解,合乎情理的应予以肯定赞扬;即使不成熟,也理应给予尊重,作适当指导,毕竟这是学生思考后的所得。于漪老师说过:“爱每个学生,尊重他们,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的发展需要弹性,我想教师的正确、有分寸的多元评价就是他们的张力。
无论是课堂模式、教师的引导,还是学生多元思维的保护,都是构成成功的多元化语文课堂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执教者的任务就是找准突破口,加以深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诫我们:“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