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创设农村数学课堂理由情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11441 浏览:46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觉得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生活情趣与数学的生活美感,让学生以问题情境为阶梯走向数学之门。一、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二、从学生熟知的诗歌里寻找情境;

三、从学生生活地的历史文化中寻找问题情境;四、关注学生课堂生活,从中产生问题情境。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兴趣
1002-7661(2013)02-057-01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普遍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痛恨数学,视数学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针对这些现状,我不断的向他人请教、反思、调研、实践,与备课组的同事们集体研究、讨论,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变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爱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美?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觉得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生活情趣与数学的生活美感,让学生用问题情境打开数学之门。
我在听课及备课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喜欢不假思索的引用课本上的一些情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境,有的情境甚至是为了上课需要而凭空捏造出来的,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障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障于升华课堂教学的需要,是对教学的一种敷衍。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问题情境的来源应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身边的事物。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要教育孩子思索,经他指出思想的源泉?周围世界,赋予他人类最大的欢乐?认识的欢乐。”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中,蕴含着他们所追求的数学思想时,那种激动和震憾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兴趣源泉。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点滴感受。

一、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生活情趣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对生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有时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若能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运用的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如在教“勾股定理的应用”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才能应用不太在意,往往会在一般的三角形中也乱用。恰巧学校中一棵大树被风吹断,由此我设计了下面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看到由于刮风学校的一棵大树被吹断了,我通过测量得到如图(1)中的相关数据,请你算一下它原有高度。
学生马上热烈的讨论起来,并很快有了答案。张浩这样描述它的解题过程:
在△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
所以BC=5
所以大树的高为AB+BC=8(m)
凌静马上站起来反驳他说:“你的解法有问题,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是不一定成立的。即使是直角三角形也有可能?B=900或?BAC=900呀。”学生在他们俩人的争辩中又一次的进行热烈的讨论,最终把这个问题能用勾股定理的情况用下面的两个图形(2)(3)描述出来:
通过这一身边的事例学生不仅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也学会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而且对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后我在反思中写到:生活永远是智慧的源头活水,它需要我们用充满疑问和探索的精神去体会,那样才能在学习与探索的道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从学生熟知的诗歌里寻找情境,提升课堂文化底蕴

我们数学老师在讲授三视图时一般都会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三视图思想。讲授轴对称时会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来体会对称之美。这时学生都会感叹原来诗歌中也有这么多的数学思想呀。所以对于一些问题从学生熟知的诗歌中寻找情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从学生生活地的历史文化中寻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情感教育功能

劳动人民是一切创造的源头。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让他们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劳动人民,也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应体现的一种精神。作为一个农村教师,我们就应让自己扎根于农村这一肥沃的土壤,充分的汲取营养,在农村广博的历史文化中寻找问题情境,这实是情境创设的一个妙招。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深思的数学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考验着我们数学教师的智慧和能力,它是我们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是我们引导学生通向数学之门的阶梯。
参考文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毕淑芝等译《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 18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