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种《骆驼祥子》中三种辞格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6695 浏览:1209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老舍用了很多辞格。重点谈谈反问、排比、夸张三种辞格。
关键词:《骆驼祥子》;修辞;辞格
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有序,环境描写有声有色。现简要分析
如下:

一、小说简介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谁知没过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梦想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吹熄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
心,从上进好强变得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已经变成了末路鬼。

二、反问——加强说话语气

反问是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常用的一种修辞,它是指无疑而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我们通常说的明知故问就属于这一类。一般情况下,语气强硬,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小说在开头,预设祥子的命运时,曾有:“假若老这样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这几句就写出了祥子为拥有自己的车而拼搏的情景,突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出了祥子坚强吃苦的性格。如,第五章:“咱们出来为的是什么,祥子?还不是为了钱?只要多进钱,什么也得受着。”写出了社会这个大染缸对祥子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在整部小说中,用了反问的句子大约有42处,大多是描写人物对话,或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暗示。但是不论怎样,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人物的个性,给小说增添新奇色彩。如,第二十一章有:“什么?死了?”体现出人物有点质疑的语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这一句就写出了语境:刘四爷的女儿死去的信息。这看上去像个简单的疑问句,但它折射出一种悲剧,这句话出自别人之口,恰好暗示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排比——提高表达效果

排比手法,在小说中也偶尔出现。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法。在小说第一节,写祥子的身世时,有这样的句子:“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语势,提高了表达效果,让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层人物跃然纸上。使祥子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更加突出,对读者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排比在小说中详细地说明了主人公的职业地位。“回来,分头送少爷小姐们上学,有上初中的,有上小学的,有上幼稚园的;学校不同,年纪不同,长相不同,可是都一样的讨厌。”写出了祥子日常的工作状态,很忙也很累的现实。起到了说理的作用,使祥子的社会地位更加明显,他是服务别人的一名劳动者,而接下来的句子,又用了一个排比句:“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为读者展示了张妈粗俗的性格,通过排比句,有很强的说服力。
排比有时候可以让说理更加透彻。在小说结尾:“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个人命运的总结,用排比写出了祥子走向失败的原因,祥子是一个追求生活理想,但最终被社会压垮的人。排比句的使用形象地说明了祥子的结局。

四、夸张——渲染事物性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它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小说中多处描写自然环境时,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如:“夏初的一阵暴热像一道神符,使这老城处处带着魔力。”很显然,这句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进一步渲染了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七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这一句,就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炎酷,突出了祥子坚强的性格,起到了渲染环境的效果。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作职业写家来的第一炮”。老舍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比作“谭叫天唱《定军山》”。小说中用了许多辞格,表达不同的意思。读者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感觉到作品的无限魅力,而原因就在于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有序,环境描写有声有色,也可以说是老舍倡导平民文学的开始。这部小说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莲麓初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