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创设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5138 浏览:13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相关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一直是新课改以来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成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 情境创设 能力培养
问题情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的兴趣最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具有较强的问题性,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乐于去探究。

一、运用直观手段,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一)通过地理教具演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例如: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最常用工具,但地图是地表景象的真实反映吗?学生可能会说:那当然。教师为了说明平面地图会产生变形这一地理事实,可先出示两幅采用不同制图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一幅为等角设影图、另一幅为等积投影图),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幅图上格陵兰岛的形状和面积有何不同?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矛盾事实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格陵兰岛的形状和面积如何才能在地图上得到较真实的反映?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格陵兰岛,学生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平面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产生了形状上或面积上的变形。而这一新知识完全是学生通过所创设的问题情绪自我获得的。

(二)通过地理实际演示,创设地理问题情绪

例如:我们进一步探讨平面地图为什么会产生变形时,教师可以把一废旧的地球仪的表皮按经线方向一块块剥下,让学生试着将其拼成一幅完整的平面地图,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时,学生的日常经验与实验结果发生了矛盾冲突。而且这一实验还使学生隐晦的感觉到平面地衅之所以产生变形是因为球面具有不可展性。那我们所常见的平面地图为什么又都是完整的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呢?这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探索。

二、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一)通过当代伟人、专家学者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创设地理问题情景

例如:三峡工程是我国的跨世纪重大工程,它最早由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提出,通过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建设。但三峡工程的建设会不会如一些学者所言是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能否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的争论却一直未停。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专家学者的各种不同观点,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地理学知识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共同点、不同点,乃至矛盾之处,最终独立作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对资料的整合、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比较,对照等逻辑思维方式,提高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冲突,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对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最有效,而且能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本在论述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并认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会想: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呈?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也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如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等。

三、利用某些地理现象的特殊性,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不符合一般地理规律,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殊与一般的矛盾,设置地理问题情景。这样,通过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现象实质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例如:地球上气温的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但是,为什么“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这是课文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教师利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探索、发现影响气温分布的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抓住学生典型普遍错误,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例如:在进行方向判断时,教师发现,不少学生认为“凡是经度为东经度的任务地点都是在经度为西经度的任何地点的东方”。教师可利用这个典型普遍错误为依据设置一问题:位于40°N、120°E附近的北京在40°N、120°W附近的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多数学生认为北京在旧金山的东方。教师再让学生根据世界政区图进行判断。从图上不难判断出北京应该是在旧金山的西方。这时,矛盾产生了,这一矛盾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从而激发了其探索真知的。

五、联系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许多地理知识都和国家经济建设、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完全可以从现实中提出一个课题,作为一种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可联系当地实际,设置问题情景。如结合扬州实际,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扬州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汽车使用液化气和无铅汽油?扬州市区为什么要禁鸣喇叭,控制工地施工的时间?扬州为什么要告别街头垃圾桶?为什么大运河水这么脏?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城市环境状况的严峻怀。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如果你是环保局长或扬州市长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反映学生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等地理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