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语《论语》串读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0724 浏览:45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经典名著系列,已进入语文课程的教学。而经典中首先的读本就是《论语》。《论语》是语录的汇编,内容较分散。教学或解读中,大可将相关的内容串在一起,即串读,比如论仁、论义、论礼、论智、论信、论孝悌、论德、论君子、论教学、论政等等。这里试为串读一些,先说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到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归于仁了。实行仁,完全在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这话去做。仁是克制自己,回复到礼节所允许的范围,具体分为四方面。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就好像承办重大的祭祀。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做官没有怨言,在卿大夫家做官没有怨言。仲弓说:我虽然不敏捷,也要实行您这话。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要帮助人要有所树立。“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篇》)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周济大家,怎么样?可以算是仁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一定是圣了!就连尧和舜都做不到呢。仁,是自己要站立得住,也使别人站立得住。自己要事事通达,也要使别人事事通达。能够从眼前的事实中选取例子踏实地做,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再说礼,“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鄹大夫的儿子懂得礼呢?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了这话,说:这正是礼啊。每事问,不耻下问,既是可贵的品德,也有助于了解事物。包括各种礼在内。“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历史文献不够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资料,我就可以引以为证了。“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孔子说:周朝的典章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代,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篇》)子张问: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朝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所增是可以推知的;周朝又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和所增加的,也可以知道。将来有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继承周朝的,即使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
礼是各种规格及规定,各需恪守礼仪。不守礼节,孔子是很反感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八个队列在自己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按礼制,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季氏是大夫,只能用四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篇》)鲁国仲孙、叔孙、季孙三家,祭祀祖先完毕,唱着《雍》这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肃穆的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三家的庙堂里呢?“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吗?冉有回答:不能。孔子说: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季孙氏的行为是与礼相悖的。
教与学相联,实则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是教师的施教,学是学生的所学。先说教,“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篇》)这是说人人都可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等区别。不过,也不是免费的。“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篇》)只要送一束干肉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教诲的。就师者而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既温习旧知识,又吸取新知识,就可以做教师了。但孔子是教育家,从科目教材到教法上都有建构。科目有四科之分,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孔子用四种内容来教育:文献或文化、实践行为、忠诚、信用。与四科之说,各有侧重。还有六艺的训练,即礼、乐、射、御、书、数。教材方面,是孔子所编或认可的,有诗、书、礼、易、春秋等。
具体的教法:重诱导,重启发。关于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是说夫子善于逐步地诱导人,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不到想明白而不得,不去开导;不到想说而说不出来,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不再重复。这里还有一个资质问题。“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智力中等以上的,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智力中等以下的,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进一步的了解,还得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篇》)同样的话题,却是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冉求退缩,便给打气;仲由敢作敢为,故泼冷水。如此串读,就有助于对话题或问题的明确。
(吴永福 福建省长汀一中 3663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