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29111 浏览:1329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的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力的高低,成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教育已经无法分开,信息技术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基于这一必然趋势教育部把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确定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在信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与发展与时代前进步伐不相吻合。由于体育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教育与健身的综合属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WTO的加入,北京申奥的成功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育的关键性环节,在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行优化,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对于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与传输时所表现出的集成性、交互性、开放性、情景性、智能性等特点能为体育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智能化的教学过程,将对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在系统阐述信息技术内涵、意义和信息技术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科学探讨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分析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的模式和效果。本研究的目标是:1.阐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揭示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整合的正向效应,提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整合模式;2.提供有益于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3.为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本研究以九江师范学校00级普师专业65名男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文献、量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教学、问卷调查、数理统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整合模式研究计、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实施课程整合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体育技术、技能水均匀高于对照组,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明显强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模式,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更有效地解决教材中的难点,能更快地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领会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体育教学目标向多元化、课内外一体化、终身体育方向发展;③传统的体育教学难以摆脱“以静教动”和“以静学动”的局限,教育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师生的困难,为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④现代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建构主义为主要教学思想基础,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整合。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体育教学;课程整合;建构主义;整合模式【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体育教学课程整合建构主义整合模式
【论文提纲】:1.前言8-111.1选题依据8-91.2相关分析研究9-112.现代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影响11-142.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概况112.2现代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影响11-143.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14-173.1加涅信息加工理论14-153.1.1学习结果的分类143.1.2学习模式14-153.2建构主义理论15-174.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整合模式17-274.1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分析17-184.1.1学习资源环境17-184.1.2信息技术条件184.1.3学生的主观愿望184.1.4教学专家的态度184.2整合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4.3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模式应遵循的原则19-234.3.1坚持“学教并重”原则19-224.3.2坚持“交互性”原则224.3.3坚持“适度性”原则22-234.4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模式一——演示型(讲授型)23-254.5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模式二——自主探究学习型(网络化)25-274.5.1建构主义对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254.5.2心理学依据25-264.5.3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操纵26-275.教学实验研究27-305.1研究对象275.2实验方法275.3结果与分析27-295.4分析与讨论29-306.结论30-317.参考文献31-3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