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浅谈新课堂中教学观念转变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4721 浏览:145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出台的驱动下,各校纷纷树起课改的大旗,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如此,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急需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堂,意味着课堂教学必将发生一场深刻的艰难的变革。只有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转轨”途径,才能适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此,我认为从教学观念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念转变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制订的是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什么,识记什么,巩固什么……完全是命令式的,强迫式的、高压式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而新课堂中制订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什么,会学什么、研究什么、合作交流讨论什么,探索什么……课堂上是的、和谐的、自主的、合作交流的,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课堂的实施,带给教师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这就给教师提供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教师要由教学舞台上的“主演”转变成教学探索活动的“导游”,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与学生融于其中,和学生一同寻找真理。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先进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使用后。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讲解,使用“填鸭式”“灌注式”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在新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比如,课堂上遇到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时,笔者经常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和合作的时间,最后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手段的转变

再使用小黑板、幻灯片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落伍了,这些教学手段都是对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静态展示。制作课件,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不尽然了,它能更好地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运动变化体现出来,使学生耳目一新。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去思维、观察、讨论和总结,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主体参与的转变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是课堂上的“演员”,不是观众。不要像以前一样: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处被动。新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体课堂上参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益的好坏。所以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在新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积极参与。

六、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变

知识的呈现方式已不再固守在过去的给出结果——解释结果——应用结果上了。这种呈现方式是“具体表现”和“演示”的方法,把获得的结果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模仿、记忆”。
我觉得新课堂中的呈现方式应是把学习活动组织成实践活动,致力于让学生对所学学科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活生生的学科问题,感到所学学科与自然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真正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思想与方法,懂得其价值,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

七、问题设计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整节课问题设计都是准知识的内容,空洞、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即学习。我们设计问题时,要着眼于实际生活。无论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还是设计练习思考题,所选用的素材都要离不开生活中的实例,同时要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这就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趣味,真正地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另外问题的设计还要依学生实际有层次、有梯度,以便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和目标,适得其所。总而言之,问题的设计要能起到“引航灯”的作用,起到“助产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熟悉,好像来自身边,如临其境。
以上是我对新课堂中转变教学观念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观点和看法还不甚成熟,有待进一步的学习、摸索、尝试和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