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提高学生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力再探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7169 浏览:224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无论是从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来看,还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利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都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思维力;提高
根据公认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的智力一般可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这四个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构建、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认识可以从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寻找证明,因为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所要学习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宽泛,因此,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必须运用到很多数学思想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推理、逻辑推理等,而这些能力归根到底,其实都是学生思维力的一种体现.
从高中数学教学任务来看,其任务应该至少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习题解答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对考试的能力. 如果我们暂时不谈应试的弊端,仅从考试评价本身来看,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习题的能力,正是学生利用思维力去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相同时间下的相同考试内容可以有效地判断学生思维力的高低;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不仅仅包含了刚刚所说的习题解答的能力,更指学生在面临着实际问题时,能够将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首先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思维力去解决这一问题.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抽象能力,需要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要求相对更高,因而也就更能看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因此,无论是从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来看,还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利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都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超越应试层面走向学生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思维力的重要认识前提.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压力的存在,由于教师的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所限,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往往都是在习题解决中自然生成的,缺少有意识的针对性培养. 例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听不懂,这个比较常见,故不多着墨,原因一般是学生基础差或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学生听得懂但却无法解答习题,这个现象很常见,但有效的化解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多,教师往往都是通过重复讲解与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的. 而从学生那儿得到的反馈往往也是“那个什么椭圆方程,我听得懂老师所讲的,但让我自己做题目时怎么就不会做呢?真不知道为什么. 那个什么直线与双曲线相交,老师讲的时候不难啊,怎么我做就做不出来呢?……”
我们对这一现象做过分析,认为原因主要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帮学生把解题思路都设计好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的往往就是我们现成的思维过程. 一道数学题的证明用到哪个定理,一个函数的解析要怎样注意定义域等,都是教师帮学生想好的. 因此学生听起来很舒服,但从学习心理发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接受的是一个提纯的学习过程,原本应当让他们自己思考的机会都被有意无意当中剥夺了. 因此,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力.
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学习机制原因,我们认为教师应当从能力培养尤其是思维力培养的高度出发,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哪些内容能够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在教学实施时要注意发现培养学生思维力的契机,并利用教学机智进行培养. 概括地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多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将三年的教材通盘研究,只有教师的角度高了,学生在建立知识结构时才能比较合理;二是多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在教学中就知道哪个知识的教学该用同化,哪个知识的教学该用顺应,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哪些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力进行培养,这是一个最为实际的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思维力培养契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思维力培养契机往往出现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思维遇到障碍的地方,往往就是思维力培养的契机,而每一次障碍的克服与问题的解决,都是思维力的一次提高.
例如,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建立的时候.概念与规律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石,但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容易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简化(因为要省下时间来让学生解题),而简化的往往是最能培养学生思维力的环节. 因此,如果我们能将眼光放得远一点,立足于学生的持久发展,在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中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对于学生应试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件好事.
那时间与空间如何赋予呢?怎样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思维力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利用单位圆中正弦曲线作函数图象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让学生回忆描点法作图. 这一步是帮学生回顾旧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比较,在同中求异的思维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正弦函数图象进行思考,认识其具有相同周期内的重复性,进而发现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换成0,
内的三角函数来解决.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正弦函数的周期性,以及选择定义域中四分之一进行研究;第三步,根据作图的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来表示所描点的横坐标,引导的问题一般设计为“怎样才能作出更为精确的正弦函数图象”. 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将正弦函数与单位圆进行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的意图是围绕思维力培养这个重点,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比较能力,在分析中形成分析能力,在综合中形成综合能力.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与空间的,而时空的赋予则在于教师精准问题的提出,并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自发地在不同知识之间形成联系,同时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显然是思维力得到培养的一种体现.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