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探析新形势下高校师德与教风建设机制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5067 浏览:135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教师高尚的师德和良好教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严谨的教风,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思想教育,建立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机制;要关注教师发展,建立利益互动机制;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形成抓师德、促教风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机制 教风 师德 高校
[作者简介]张禧(1968- ),男,贵州思南人,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邓良基(1957- ),男,四川泸州人,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 雅安 625014)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以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课题编号:CJS11-068)和四川农业大学社科联2011年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途径探索”(课题编号:XCK201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74-02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键是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教育之本。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者,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主要责任人。因此,探索和建立高校师德与教风建设的有效机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师德与教风建设的内涵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质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志指出:“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建设良好教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风是师德的具体体现。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形成严谨的教风。严谨的教风主要表现为严谨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内容、严谨的教学方法和关爱学生等方面。
严谨的教学态度实质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荣,立职,甘为人梯,追求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时刻牢记肩负着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的使命感,坚持育人为本,把培养教育每一个学生,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严谨的教学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与时俱进,勤奋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以吸收新成果、新理论,才能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是大学教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严谨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适应创新教育而应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提高授课质量的关键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吸取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新知识。
严谨的教风还体现为关爱学生。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权利,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人格,进取博学,恪守学术道德,关爱学生,通过一流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师德与教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教育和教师也带来了冲击。从高校师德与教风建设的整体现状来看,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国家、社会、学校都高度重视,绝大多数教师都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

(一)岗前教育不足导致对师德的认识“缺课”

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没有认同感,不能认识到教师职业本身的崇高内涵,也就不可能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各种职业道德都有比较稳定的职业道德传统习惯以及比较特殊的职业心理与品质要求,其积累、传承和发展都是通过长期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来完成的。所以,师德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和实践过程。

(二)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师德修养的主观“缺失”

一是理想空心化,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缺乏使命感、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不注重完善、充实和提高自己;二是教书职业化,把教师当作一个普通的职业看待,只教书不育人;三是职业交易化,缺乏爱心,个人私利膨胀,甚至将学生作为谋取私利的对象;四是行为及学术腐败化,不能为学生作表率,学术研究弄虚作假、。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客观“缺位”

目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着“说得多、做得少;理论多、实践少;倡议多、操作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实事求是,力求克服说起来重要,而在具体工作中并无多少实际举措的“走过场”现象,找准切入点,构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以确保高校师德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高校师德建设存在过程“幻化”

主要表现为在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上“高、大、全”,大而宏观,缺乏可操作性;在师德建设的导向上模糊,重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轻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制度设计上缺乏人文关怀,教师不认同,产生制度“休眠”现象;在师德建设的倡议和创建活动上形式多样,但作秀思想和娱乐化倾向明显等。源于: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