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总决赛2010年ATP总决赛费德勒与纳达尔技、战术比较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2952 浏览:98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03-000-03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ATP年终总决赛费德勒与纳达尔比赛中的发、接发球技、战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两名队员的比赛数据统计,对他们的技术特点以及战术的运用进行细致的研究,为我国网球选手训练及比赛时技、战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网球 发球 接发球 技术 战术
一、前言
ATP年终总决赛即是网球男单年终总决赛。当时的名称是“精英赛”(The Master)。精英赛每年年底在不同的国家举行,只有在全年比赛中成绩最好的几位选手才有资格参赛。获得参赛权本身就是对选手一年成绩的肯定,更何况还有很高的奖分和丰厚的奖金,因而此项赛事每次举行均是座无虚席。在精英赛上夺冠,其意义不下于赢得大满贯赛事冠军。2010年决赛的两位队员是纳达尔和费德勒,纳达尔现排名世界第一,费德勒第二,此次交手,费德勒以2:1(6:3、3:6、6:1)战胜纳达尔。全场比赛耗时1小时28分钟,共打出25局。本研究通过对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比赛数据统计,对比分析两位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为我国网球选手比赛时技、战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0年ATP年终总决赛中费德勒与纳达尔的技战术应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整理费德勒与纳达尔的发、接发球技、战术以及其他有关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相关文献资料。
2.录像观察法:对2010年ATP年终总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和技术统计,并记录比赛时,专家进行的技、战术分析与总结。
3.数理统计法:通过观察录像和技术统计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作为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来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纳达尔的发、接发球技术及战术数据统计

1.发球技、战术数据统计

纳达尔发球时的握拍方式是大陆式握拍,这是无论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一般选手常用的握拍方式,易于发力和发球时采用各种变化。纳达尔的发球主要采用削击和发上旋的两种方式,很少使用平击,跟他的正手一样主要以旋转克制对手的进攻。
从表1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纳达尔的一发主要是以削击为主,全场比赛共发出45个侧旋,极少采用平击,只有4个。因为平击发球最后用力阶段小臂的内旋和手腕的下压是发好平击球的关键点,而纳达尔的正手上旋拉球是十分厉害的,他的发球线路外角、内角差不多,分别是21个和22个。他一般会在平分区发内角而在占先区往往发外角。
从表2中得出:纳达尔的二发以上旋为主,有11个,还有3个是侧旋,因为上旋比较稳定,而且进区后弹地很高,增加费德勒回球难度。他的二发的线路比较分散,这样的落点让费德勒不易猜中,必须等球飞过来的时候才能判断来球的落点,然后做出接发球动作,从而增加了接发球的难度。

2.接发球技、战术特点

纳达尔的正手上旋球和双反抽球都有强烈的旋转,所以他的接发球时最多的也是正反拍的强烈上旋球和抽球,但面对费德勒的外角发球,尤其是平分区的外角发球,他很多时候只能以反拍切削来回球。
从表3、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纳达尔的接发球主要采用正拍平推和上旋拉高,分别有6个和7个。平推可以借力打力,而上旋拉高则可以把球打得很转,让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更久,着地后弹起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很高,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下一拍,使费德勒接球更加困难。而接发线路上,纳达尔正反拍的斜线、直线应用都很多,尤其是反拍斜线共用了12次,因为打斜线容易直线则较难控制。

(二)费德勒的发、接发球技、战术特点

1.发球技、战术特点

费德勒的发球时速并算不上ATP里的顶级选手。费德勒的发球主要是通过增大对手接发球的移动范围和缩短接发球的反应时间,从而增加对手接发球的难度。
表5中数据显示:费德勒的一发主要采用侧旋和平击,上旋则很少,只有4个。采用侧旋发球,主要是把纳达尔拉出场外,争取主动,全场比赛共31侧旋球,而他的平击发球速度和角度都很完美,往往能发出Aces和发球直接得分。他的一发发向外角的共有22个,内角有8个,3个追身球,他变化的发球线路可以让纳达尔不能猜中,增加回球难度。
从表6可以看出:费德勒的二发也主要是以上旋为主,侧旋其次,发球线路上主要是发向外角和内角,外角8个内角多达14个,发追身的球很少,只有3个。

2.接发球技、战术特点

费德勒被称为最好的接发球员之一,他的接发球让对手不能在发球后的第一拍就可以发起进攻,还常常可以接发球直接得分。通过观察发现,他的接发球时往往向前迎球,而不是往后去等球来找自己,比较主动,这也可以缩短接发的时间,达到破坏对手的发球战术,为自己的破发争得优势。他接纳达尔的占先区外角发球时,一般用反拍切削来回球,这样可以调节节奏,把对手拉到前场来,在伺机穿越。
通过表7、表8可以得出,本场比赛中费德勒的接发球主要采用反手平推和反拍切削,分别有有16个和11个。正手抽球和反拍挡的方式很少用,因为抽球要机会非常好时才可以,而用挡的方式来回球时多半是因为自己准备不充分时仓促出手。

(三)纳达尔与费德勒发球、接发球技术及战术比较分

1.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表9中数据所示,费德勒的发球Aces高于纳达尔,6-1,在一发得分率上也是高于纳达尔的,至于发球的时速,两者是差不多的,但纳达尔的一发成功率还要高出费德勒十几个百分点,一发直得方面,两人一样都是12个。两人发向外角的球数一样,而内角球纳达尔要高出五个追身球纳达尔有7个,费德勒只有5个,二发时费德勒会选择发向内角,因为距离最短,从而缩小纳达尔的接发球反应时间,二发直接得分方面两位选手都差不多,5-4,二发追身球纳达尔5-3比费德勒高出两个。

2.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费德勒极少采用正平推斜线接发球,他是个单反选手,但在这场比赛中他的反拍平推直线还比纳达尔多八个,由此可见他的手腕力量是十分强的。还有费德勒打了很多的反切削斜线,全场共9个,他是为了改变节奏。而正反手上旋把球拉高是纳达尔常用的接发球技术,共有4个正拍和3个反拍上旋拉高,而费德勒基本不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费德勒的发球变化多,一发外角多于内角,内角多于追身,全场比赛一共发出22个外角、8个内角、3个追身,而二发时他主要是发向内角,全场共有14个。接发球主要是采用平推,他的反拍平推多达16个,反拍切球,全场比赛共有11个,出现机会或手感好时,他又会采用闪身正手攻球,在第二盘中用了2次这项技术。
2.纳达尔的发球一发主要采用削球,全场比赛共有45个,极少采用平击,只有4个,二发一般常用上旋球,全场共有11个。落点一般是平分区内角,共有21,占先区外角,共有22个。接发球主要是用平推11个、上旋垃高7个、反拍切球4个、还有正反拍抽球5个,回球落点不深,一般在发球线附近。
3.费德勒和纳达尔在比赛中出现比分领先或落后时的调整能力非常强的。比如纳达尔,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放弃的,第一盘中以3-6输掉后,他没有灰心丧气,第二盘以6-3拿回一盘,费德勒第一盘中一鼓作气只用一个破发机会便拿下。纳达尔一般会采用改变发球落点来调节,而费德勒则会采用发球上网、接发球上网或放小球等等。
(二)建议

1.比赛中发球技术的运用

发球主要就是要增加对手接发球的移动范围的缩短接发球的反应时间,从而增加对手接发球的难度。所以一发可以尝试多采用削球或上旋发球且多发外角,抑制对手的反手位,把对手拉出场外,然后打另一边的边线附近,让对手来回奔波,消耗其体力,使其意志崩溃。内角距离最短,对手反应时间最短,还可以发完球随球上网,可多用。二发时则一方面要在力量和速度上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旋转的落点的变化增加发球的隐蔽性。总之,在平分区时,不管是一发还是二发,应多采用发内角为主,而在占先区时,一发、二发均以外角为主。

2.比赛中接发球技术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对手发一发时,接发球方要尽可能把球接好,把被动转化为主动。有时候你也可以采用切削球来改变节奏,以遏制对手进攻。而对手发二发时,速度较慢或落点较浅时,你可以尝试侧身进攻。

3.比赛中发、接发球战术的设计

发球时,如果你有一发大力发球,建议发向内角,时间短,对手反应时间少,成功率高。发球要有变化,不要一味地发向同一方向或是采用同一种击球方式,可以外角、内角、追身换着发,调节一下节奏,同时也改变了对手的思路。接发球时,尽量接好,争取主动,一旦有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机会就侧身攻球,争取前三拍的优势,少用反手位正手侧身攻球,因为一旦采用,会出现比较大的空挡给对手,这样你可能失去比赛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薛萌,钟小燕.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中技战术运用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
薛萌.对费德勒发球与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9(第五期第30卷).
[3] 陶志翔,祈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第11期第31卷).
[4] 李庆有,俞继英,张忠秋,艾康伟.网球接发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第5期第42卷).
[5] 应圣远,王加强.网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6] 陶志翔.网球压力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 鲍勤.谈网球接发球的基本打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8] 高守东,赵武.最新网球发球技术分析与训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

7.7(第4期第30卷).

[9] 张京杭.网球战术意识培养的探讨[J].学术探讨.2009(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