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6729 浏览:223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了解学生,因势利导

有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小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尤其是对新奇的事物,但是注意力较易分散,教师应该把握住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
在《点亮小灯泡》一课中,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使小灯泡亮起来,针对这样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出实验要求:“好好想一想,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能让小灯泡亮起来?”“还有其他的电路连接方法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能。
平时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与本课有关系的学生的实际经验,做到知己知彼,把知识最大宽度的传授给学生。

二、让“科学探究”成为学习方式

1. 提供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活动过程中,低年级孩子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但随着学习经验和年龄的增长,教师便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活动,包括活动设计、活动执行以及评价和交流的全过程。例如,在《点亮小灯泡》一课中,在学生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基础,知道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么样流动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共同探究点亮小灯泡的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研究,去探讨,这样更扩展了他们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发散性提问训练。发现问题,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科学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仅看学生回答问题的多少,还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和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提出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创设探究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发散性的提问。
3. 有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并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方案进行思索、研讨,最终得出结论。

三、强调“合作”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与他人合作,也就学会了学习的一半。学生的合作能力怎样,合作水平怎样,是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数据。为此,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来促进小组的合作交流和小组交流的相互评价。我请各小组按图中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进行小组汇报和评价,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取得良好效果。

四、强调“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 鼓励学生敢“问”。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课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可有些内容,他们不懂不爱学。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打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敢想敢问,让学生感受师生平等互助,一起探究。若学生问题的提出与所学内容不着边际或者问题提不到关键处,我们教师要先给予积极肯定,鼓励他敢问的勇气,之后再给予启发和评价,使他们带着成就感有所收获。
2. 指导学生会“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入手点,不会提出问题,更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教师要懂得通过示范性提问,向学生展示发散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得到启发,有章可循。并且,在示范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指导作用,让学生慢慢尝试提问。
(1)在课题处产生疑问。课文中的大多数课题都是画龙点睛的。教师引发学生针对课题提问,不但有利于理解探究,还锻炼学生质疑的能力。例如五年级《根和茎》一课,课题揭示后,引发学生质疑:“同学们,谁能分清茎和根?你能说出多少种分辨方法呢?”这样,为理解植物的根和茎打下了基础。
(2)在矛盾中产生疑问。有的课文中,看似存在着矛盾之处,可那正是编者的良苦用心。这样便使得学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提高了科学认识。例如《冷水和热水》这篇课文,实验操作:一个烧杯加入380毫升热水,一个锥形瓶加入180毫升冷水,再把锥形瓶置于烧杯内,用硬纸盖住烧杯口,在硬纸上钻两个孔,把两个温度计分别放进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记录容器里初始温度和每间隔3分钟、6分钟、10分钟时的温度变化。实验前,让同学猜测实验结果,学生说出了两个: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或者温度一样。,而我却说冷水温度比热水温度高,学生都说,“那不可能。”这样学生充满了好奇心,认真观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结果确实是冷水的温度高。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积极探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