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差理由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5551 浏览:18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差,主要表现在学生缺少人文精神、德育知行脱节严重、不敢面对挫折等方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学术界对原因的剖析也众说纷纭,而以往对思想品德实效性差的分析都着眼于外部因素。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从思想品德课程内部着手来分析,我以为|教育论文网|实效性差的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课程内容没有及时适应情况的新变化予以调整,尤其是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经过千百年历史积淀,对提升中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改善目前思想品德课程实效性差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思想品德教材中通过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也有其必要性,从教育角度而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传统文化,足以彰显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地位;其次,传统文化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从社会角度而言,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又是东亚文化圈的主要特征。因此,在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教育所需、时代所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呢?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现状,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在教材中加入传统文化模块,与现行教材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相并列,凸显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其次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道德叙事。由于传统文化多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比较晦涩难懂,教师可以提炼文言文中的精华转化成道德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更好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终极还是要靠教师作用到学生身上,所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是连接学生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媒介。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不是存在的,思想品德课程要想更好的用传统文化影响到学生,就应该和各学科相结合,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有古诗文教育的模块,借助这一平台对于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传统文化
【论文提纲】:摘要3-4Abstract4-81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传统文化内容不足8-141.1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差的现状8-91.1.1缺少人文精神81.1.2知行严重脱节81.1.3不敢面对挫折8-91.2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9-14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14-262.1传统文化及其特点14-162.2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16-192.2.1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课程性质的体现172.2.2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比例是课程目标的体现17-182.2.3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比例是课程内容的体现18-192.2.4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课程开发的体现192.3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教育现代化的坚实基础19-212.4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21-242.4.1传统文化内容是政治发展的根本保障212.4.2传统文化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21-222.4.3传统文化内容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22-242.5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是四小龙教育的共同特征24-263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26-343.1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模块26-273.2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道德叙事27-283.3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28-313.4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31-323.5与语文学科融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32-34致谢34-36参考文献3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