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预习课堂预习课外扩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科技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32547 浏览:1470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社会从事各项工作都必须讲究效率,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实,探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必将涉及预习的操作问题。预习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每节语文课的质量,它是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因此,讨论效率问题,应该认真地反思预习的操作问题,应该审视预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真正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一、课外的预习和有效无关,它使课堂出现“陪读”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看中甚至看重预习这一环节,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并且不断加强。为什么?因为它对课堂教学“有效”。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年级越低,课外预习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学生用于课外预习的时间就越多,这主要和各年级课业负担的量有关。对学生来说,它们对待预习的态度与做法非常不同,基本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预习,受老师的压力所致,不得不预习;另一种是主动预习,被语文这门学科或语文老师的教学所吸引,他们爱学、会学,因此在课外自觉自主地预习。可是,不管是课外不预习还是被动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或许没有,或许甚微。而主动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真正有效吗?

1.这种预习的时间不好控制

有的同学用15分钟预习,查阅了工具书,过了字词关;基本把握了文章结构和内容;对课后的练习题进行了思考;并在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了标记。而有的同学完成相同的预习却花费了30分钟,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预习的时间无法控制。因此,预习的效率就不能确定。

2.这种预习体现在课堂上的负面作用比较大

具体地说,就是课堂成了很多学生在给其他学生做“陪读”。主动预习的同学由于在课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有的甚至像老师备课似的,因此在课堂上是“对答如流”。而那些被动预习的同学自己感觉“囊中羞涩”,便不敢表现。这样,不该出现的情况出现了:少数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回答问题的“专业户”;而大多数同学成为课堂的“仆人”,成为“陪读”。

二、作秀的预习亵渎了效率,它使课堂成为“流水线”

现在,经常在听完某教师的有准备的课之后,除了惊讶于课堂的精彩,往往又觉得很无奈。课堂上流光溢彩,效率很高,有时候应安排三课时的内容可以两课时甚至一课时就能上完,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极高,教学环节非常紧凑,就像“流水线”,一环扣一环,一个接一个。我们不能不承认一部分教师教学艺术的确精湛,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一部分教师很重视课前的间接预习或者直接预习。间接预习主要通过原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和“学习引导”,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也比较保险,保密度较强;直接预习是参评或者接受检查的上课老师,在课前直接对学生进行“学习诱导”,甚至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布置、授权,要求他见机行事。这种情况不多见,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可以确切地讲,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大多数离不开课堂外的预习,而这种预习是“作秀”式的,是虚伪的甚至带着误导性、欺骗性,是对效率的错误理解甚至是亵渎了效率,他使听课老师产生错觉:提高效率是很容易的,他有预习这一最好的途径。

三、正确的预习能保证效率,他使课堂成为“学堂”

某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实施者理解、操作有误,或者由于实施缺乏必要的条件,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如果经常出现,必然是推广有效教学的最大障碍。我们说,“课外的预习与有效无关”“作秀的预习亵渎了效率”,并不等于说预习是不好的甚至是无效的。其实前面所说的两种预习,可以归结为消极预习。而积极的预习是应该大力提倡乃至大力推广的,这种积极的预习可以称为“堂上预习”。“堂上预习”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教师能对预习方法予以指导,必要时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1.堂上预习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它对效率的衡量具有权威性。
2.堂上预习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因此,它对效率的衡量具有公平性,它体现了在同一起跑线的公平竞争的原则。
3.堂上预习是在课堂进行,因此,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对健全学生人格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为学与为人的统一。
4.堂上预习是教师教学的有意识安排,因此,它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师生的知识相融、心心相通。
我在上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水浒传》这一名著阅读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其中的一个精读情节。我事先设计了一个学习方案,内容包括“字音字形”“鲁提辖如何三激郑屠”和“三打镇关西”等核心情节,以及对“鲁提辖这一人物的形象”分析。这其中有的问题已经在学案上给出了示例性的答案,有的把繁长的文章内容化简为表格形式。在课上预习时,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预习完课文,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十分钟的预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很快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并通过化繁为简的表格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形象,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四、变课外预习为扩展性阅读,使课外始终牵挂语文教学

有人这么讲:课外是自由市场,语文教学不去占领,其他学科自然会去抢占。课外应有语文的一席之地,而这地不是专门为预习而设,而是为扩展阅读而备。实践证明:扩展性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能。
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做了指导性的规定,不仅对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阐明,而且非常慎重地推荐了富含民族精神的文质兼美的篇目。这说明语文扩展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可能性角度来说,扩展性阅读也存在广阔的空间。

1.时间,学生的课外剩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实施必要的时间管理,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是完全有可能的。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一个独立的图书角,陈列的是对学生有益的图书,他们可以从这里知道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从而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他们去选择自己喜爱、需要的图书。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优秀古典文化读物,还有科普读物、人文读物、历史读物、艺术读物、法制读物等;也可以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说选刊》《读写月报》《中华活页文选》等具有时代
性、信息化的读物。

2.从学科特点来看,作为社会科学类读物的语文读物,比其他自然科学类读物更有吸引力

比如《柳叶儿》一课,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生活,课外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刘绍棠的《榆钱饭》,从而了解那个时代不光是哪一家人挨饿,而是我们整个民族都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灾难之中,并进而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理当特别珍惜。当然也可以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了解其写作的不同风格;还可以去阅读课文的原作,从整体上把握主题。
3.从领域上来看,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感觉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语文读物的外延空间越来越广阔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长城》专题时,除了课本上选的几篇关于长城的文章,我指导学生回去后开展以“游长城”为主题的拓展性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尤其是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长城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长城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向大家阐述,如制作小报等,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预习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凡是方法,必然有它的限制性:在必要条件下,它的作用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相反,它的负面作用也表现得很突出。从能力培养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提供堂上预习;从能力发展来说,应该变课外预习为扩展性阅读;从人文素养培养来说,真正的预习应该有助于健全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