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方法例谈设疑式导课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495 浏览:91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设疑 导课 课堂教学
0450-9889(2013)02A-0074-01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入往往能成就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能够在上课伊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是常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生活类课文的导课

贴近生活的课文最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对于这一类课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了解他们的情感特点和喜欢的事物,在课余时间要与学生多交流,与他们一起玩游戏,聊他们喜爱的娱乐活动,与他们分享生活中的见闻。这样,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合理的疑问,而这些疑问大多都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和重点,有效引导体感知课文。
例如,针对学生日常使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用电脑的体验。教学课文《电脑的住宅》时,笔者围绕课题提问:“小朋友们,电脑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大家都感受到了吧?”孩子们纷纷说:“查资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阅读、看电影等。”笔者再追问:“那么把电脑技术引入到住宅中,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呢?大家知道电脑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吗?”这样一问,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产生了要了解这种住宅的强烈愿望,兴趣有了,学习效果自然也提高了。
再如,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假期都喜欢让父母带出去游玩,于是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带着神秘的口吻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不想跟我去看看美丽的大自然啊?”孩子们一听,都欢呼雀跃地说:“好啊!走啊!”笔者又说:“那去哪里好呢?”然后出示课题:桂林山水。孩子们一看,原来是教材上的新课内容,他们自然想知道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故事类课文的导课

小学生往往对故事类的课文特别感兴趣,对于这一类课文,教师只要善于找到文章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据此设置疑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情,推动他们在后续的教学中积极参与,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教师还要积极查找故事的背景,以便在导入疑问后能针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喜欢这类课文,并在课后积极阅读其他相关的故事。
例如,在上《惊弓之鸟》这一课时,为使孩子们了解更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以下探究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相信吗,在古代有个壮士叫更赢,他能够不用箭就能把天上飞的大雁给射下来。”对这样的事情,孩子们自然产生了’怀疑:老师是不是骗人的,大雁在天上飞,怎么人拉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呢?由于这样的悬念,他们产生了很想了解原因的,这时,老师再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文。通过学习,孩子们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像更赢一样,善于观察,认真思考。
再如,笔者在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在课堂上拿出两个重量相差悬殊的铁球,在导课时给孩子们出示以下问题:“你们猜猜,如果这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掉下来,到底哪个先着地呢?”他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抢着要回答,很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经验都认为是重的先着地。笔者说:“事实是这样子的吗?下面请大家看看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解其中的原因吧。”这样,学生带着悬念,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三、科普类课文的导课

科普类课文的题目往往就是文本的介绍对象,孩子们都会通过题目去猜测,这个事物大概是什么东西,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能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见到或者应用上。所以孩子们对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有一定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功能非常关注,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这种好奇心进行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上《新型玻璃》这课时,孩子们对新型玻璃都感到好奇,笔者针对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心,设置了一个以故事为载体的导入:“孩子们,在一个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黑衣人潜进了博物馆,进入了珍贵字画的陈列室,拿出刀划向玻璃。可他的玻璃刀一碰到玻璃的时候,警报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很快小偷被及时赶到的逮了个正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偷的刀一接触到玻璃,警报声就会响起来吗?其实这就是一种新型的玻璃。”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孩子们对整篇文章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带着好奇心,他们产生了急于知道新型玻璃有什么功能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设置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责编 黄鸿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