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感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前言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29010 浏览:132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育改革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首位。语言感觉的形成和培养是日常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关系到中学语文教育的成败。同时我们也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多积累、多练笔,使学生能从语感的训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感教学;重要性;形成;培养

一、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素质教育是注重全面发展,强调普遍提高,优化开发智力,推行强化能力的教育。在中学语文素质教学中,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那么什么叫语感呢?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敏感到不必强调理解思考和逻辑判断,读几遍就朗朗上口;听一遍就耳熟能详,就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细微差别等。语感还是对语言文字的顿悟,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是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奇妙现象,是听说读写整体把握的一种直觉感受。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①有利于学生在读、听等方面的学习中更顺利地获得更多的信息量。②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阅读有关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时,能更敏锐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底蕴、情味等。③良好的语感能提高写作的水平。④良好的语感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道路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语感的形成

语感的重要性大概有以上四点,那么语感是如何产生的呢?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和培养。我们根据语文底蕴、能力水平、个性品格、思想修养等四个方面为依据,可以发现语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与下列诸要素有关:

1.语感与多听多读有关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感受文章的华美、把握文章的框架、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技巧、领会文章的要旨、升华文章的情感。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曾用心理学、生理学原理解释道:“朗读也是一种模仿。它模仿的是作者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叶圣陶也强调,对现代的“美文”,应重视“美读”。为此,在学生中提倡朗读,无疑是有效地提高语感能力的途径。

2.语感与人的发散性思维有关

发散性思维能使人看到A,想到B,想到C,又能创造出D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隽远的意境。这主要表现在联想与想象互动的效应上。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环境描写,如果展开联想,就会情景交融,深刻感知;对描写性极强的文字,如果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就能迅速准确地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幅的画面,把抽象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从而升华为语感能力。

3.语感与人对生活经历的思辨有关

学生看到某个社会现象、经历某次遭遇、碰到某些难题或听老师一堂课、出外一次旅行、参加一个活动等,实际上都是人的社会经历,这个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就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可见,敏锐的语感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是密切联系的,我们读到语言文字就要想到它们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接触到客观事物就要思考这事物可以怎样用语言来准确表达。只有真正做到将说、写与生活密切联系,良好的语感才会形成。

4.语感与情商有关

情商是指人文个性,包括人的情感、意志、品格、毅力等,是相对智商而言。如果情商高的人,他就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诗人徐志摩、郭沫若等写下的不朽诗篇,读起来脍炙人口,这与他们的情商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写作时,写到高兴处,会放声大笑;写到悲哀时,会痛哭流涕。他们的作品,是他们心灵的写照、的流露,他们的作品,绝对不是靠挤出来的,要是挤出来的作品,读者肯定感到平淡乏味。

5.语感与词汇量有关

事实证明,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其词汇量多;反之,则少。根据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词汇量的测试,成绩均能达到高分。这充分表明,只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果要排列语感的形成的各个要素与语感的联系,那么朗读是核心,词汇是基础,思辨是前提,情商是依托,思维是动力。这几个方面又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三、语感的培养

纵观语感能力形成的诸要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语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彻底改变目前学生语文素质总体偏低,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我们必须改革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根本的教学基调。

1.词汇的系统教学

一个学期当中,针对本册教材中新出现的词汇,安排4、5节课,进行系统的认读释义。对某些词语只要学生意会即可,不必繁琐地细细揣摩。由于词汇教学的枯燥无味,在教学中还要考虑采用多种趣味式教学,如词语接龙、巧对词语、词语归类等,并在新词汇的系统学习中,复习已学的各种词汇,达到温故知新、反复领悟的目的。

2.语文知识的系统教学

一个学期中,可安排3、4节课集中讲授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语文知识点。由于语文知识具有修正语感的功效,因而适当安排教学显得必要,但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是主要方面,所以在一个学期中只能少而精地展开,不宜过多安排。

3.教材课文的系统阅读

一个学期中,可安排20~30节课进行系统的语感强化训练。训练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结合点拨、讨论等形式展开。其中古文阅读重在学生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训练为主,对课文中语感教学点集中的地方,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
4.课外阅读的系统拓展。一个学期中,可安排适当的阅读课,让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篇章,包括报纸杂志等。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并且做好读书笔记,记下自己印象深刻的观点、有同感的语句、精妙的词语、引起联想想象的段落等。
四、语感的具体训练为了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推进素质教育,还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具体训练,这些训练和培养有以下几点:
1.老师在课堂上要抓朗读训练。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同时它更是一门艺术,它能把静止在书面上的艺术形象,转化为活生生的有声艺术形象。但缺乏指导的读、盲目的读未必能激发情感,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象边思考寻味。
2.训练学生学会边读边记忆,学会把后面读到的同前面记忆着的东西联系起来,在整篇、整章、整个语段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体味一字、一词、一句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大脑不仅会思索,而且会将不同的某类因素联系起来,但前提是脑中储存有相关联的信息,因此在读文章时要边读边记忆,在整个语境下获得语感。
3.训练学生善于发现一篇中、一个语段中表现力最强的句子、词语,用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刺激大脑,从而获得语感。
4.启发学生体味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韵味、情味和旨趣。“汉语言文字除在其表达的意义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一样有其韵味、情味和旨趣外,还在形和音上面有其特别韵味、情味和旨趣”。如成语“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水旁,令人一眼看去就有大水漫天的感觉,而“澎湃”二字的音域广阔,也给人以大水奔涌的声音感。文中语言文字的韵味、情味和旨趣,有时学生虽有所发现,但还是未能品味、咀嚼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给予启发。这样,学生所获得的语感就会更真切。
5.注重积累与练笔。语感训练贯穿着以读为主线,但光是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读,没有一定形式的积累,这在语感训练上就会打折扣。作为语文教师,一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记下词语句子及文章的精妙之处;二要对一定的文章让其写出自己的感受,强化语感训练。这种练笔,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增长课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情操。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用他们大部分时间,他们很少有空离开课堂,所以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经历的思辨,发展他们的情商就尤为重要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不应只关起门来读书,不单要琢磨字词,还要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
总而言之,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无论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操的形成、艺术修养的加强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张志善.中学语文教学论[M].语文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