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31969 浏览:146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学生能否主动、轻松地学习是能否学好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观众”变为“演员”,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展示自我能力的智力舞台,学生就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讲典故,以奇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典故是极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典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就先讲了一个故事:唐朝时候有一个叫杨勋的官员,他打算提拔一名下属。相关部门经过筛选,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相上下,难分伯仲,一时也无法定下来。杨勋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题目,要他们当场回答。题目是这样的:有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这个聪明的候选人是怎样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学生都在积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就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设疑解疑,以疑增趣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负数”时,并没有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1-2=?”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学生回答“欠1”,这时可引进记号“-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负数的概念,学生不但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导引,动手牵趣

“实验导引”是指运用实验导入新课,良好的实验导入能够在学习者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有爱动、爱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去说,让他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求知。例如,我在教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测平仪动手测量课桌是否水平,并相互讨论上述提出的几个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电脑辅助,新颖激趣

数学问题中数与形的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方法因此比较单一。如何协调教学活动和数学抽象空间的联系呢?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旋转与平移,分割合并,以及慢镜头的分解动作,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就能激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动静和谐、劳逸结合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几何课《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弄不清楚。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粉笔画出的静态图来讲解比较费劲难解,而现在可以利用电脑动态显示平移和旋转的整个过程,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易于观察量与量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